最新動態
為孩子留一個自在的角落
「老師你在做什麼?」 「老師我要幫你點名!」 「老師我要幫忙噴酒精!」 「老師我要把貓咪帶回家好好照顧,餵牠吃魚飼料。」(摺紙貓咪) 「老師我還要畫完魚的身體,你叫接送老師晚一點來!」 這些都是與孩子相處的日常,也是孩子們在這堂課自在與安心的訊息。 今天(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 在青林閱讀角的繪本課, 孩子可以念繪本、可以聽老師念、可以在旁邊看自己的書、 可以畫畫、可以玩溜滑梯、可以當毛毛蟲在地板蠕動。 我們邀請孩子,用自己最喜歡的樣子,來繪本課一起玩耍。 與孩子相處和對話,是重要且需要不停練習的課題。 不只是今天,讓我們互相提醒,打勾勾約定好,正向教養,不打小孩。 支持書屋,讓好的堅持繼續 線上定期定額捐款,請按此連結
要夠土才能夠...
「哥哥你一直種東西,好土喔。」 對啊,我就是夠土才有辦法陪伴你們這麼久啦。 只是要替一株植物種一個長住久安的家,耗費的心力實在嚇人。 鬆土、做高壟、清出石頭與各類塑膠農廢物, 種下植株後,要再蒐集大量乾草與樹葉覆蓋之,除可保濕與抑制雜草,亦可作為植物未來成長的養份。 但大費周章做好這些初期工作後, 鬆軟深厚的土層,有利空氣、水分、各種小動物與植株根系的滲透延展, 再加上上億個肉眼不可見但確實存在的微生物,大家在其中相濡以沫、相生共存。 不出半年你將會發現土壤出現驚人的化學變化──屆時鏟土就會像在切一塊提拉米蘇一樣令人垂涎。 真的,要夠土才願意全心全意、孜孜不倦地栽培,努力讓孩子浸淫在一片沃土之中。 就因為相信──打好基底,孩子就能靠自己力量成長茁壯、扶搖直上。 人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不就是── 空氣、陽光、水 土地、環境、自然 夠不夠土啊?孩子們... 支持書屋,讓好的堅持繼續 線上定期定額捐款,請按此連結
台東書屋父子傳承 翻轉黑孩子宿命
《遠見》原始報導連結 2020-03-31 荒田裡的青林書屋,是陳爸陪著「黑孩子們」一磚一瓦打造。 陳彥翰父親20年前創立台東書屋,給了偏鄉孩童一個聽故事的避風港,幫助近3000個學童。經歷父親驟逝,陳彥翰決定扛起父親遺願,幫助更多黑孩子們除掉孤寂之刺,希望有一天書屋可以消失! 快一年了,孩子的書屋創辦人「陳俊朗」三個字,在台東那間三合院老厝裡,依然是難以承載的悲痛。 遺照裡的陳俊朗,看起來一如往昔,笑得淡然,年近80歲的父親陳基傳看著遺照,已老淚縱橫。憶及去年7月4日,向來孝順的陳俊朗,卻連一句道別也沒有,心肌梗塞,就這麼走了。 「小乖(陳俊朗長子陳彥翰)說要接手書屋。我雖然沒說不好,心裡其實不願意,」陳基傳說。 「當初阿朗(陳俊朗)為了照顧書屋這些囝仔,自己幾百萬積蓄花光不打緊,搞到後來,還負債累累。我捨不得他這麼累,他卻說,『阿爸,我不做,這些囝仔怎麼辦?』」 孤寂吞噬,打架是唯一社交 陳基傳心裡也明白,若沒有陳俊朗,沒有書屋,這群被家庭、學校、社會放棄而無助的孩子們,終有一天,會被盤踞心底的孤寂黑洞給吞噬,一旦自我放棄,人生恐再無希望。 父親驟逝後,陳彥翰一度猶豫要不要繼續經營書屋,正因為同樣親歷過那種被孤寂包圍的無助,將心比心,最後決定承接下重擔。 「我小時候口吃很嚴重,」從小,陳彥翰就是個敏感的孩子,...
相信,孩子本身的力量
本文作者:張峰銘 (建和書屋老師) 文中提及:陳冠儒 (教育中心組長) 「我想在建和操作民主教育,你要不要試試看?」冠儒問。 「去政大上課後,實驗教育(註1)和你原先期待有落差嗎?」稍微想想,我問。 「我覺得比最初的想像更好。」他回答。 那天,我們談到民主教育,實驗教育元素之一,對實驗教育毫無想像的我,不敢貿然答應,但夥伴的話,勾起我的興趣, 「或許,民主教育能給建和的孩子帶來甚麼。」我心想。 「你信任孩子嗎?信任到多少程度?」第一次籌備會議,冠儒問道。聽聞問題,心中閃過數種念頭,最後答案在心中自明,「不信任。」 從來沒想自己要做這樣的事情,要讓孩子自己決定一切,而大人不能介入。 這意味什麼? 孩子所有衝突、意外、行為,老師都不能處理,要讓團體的問題,交給團體解決。 那麼,如果他們爭吵打架受傷怎麼辦?如果他們衝出馬路發生車禍怎麼辦?如果他們從樓梯跳下骨折怎麼辦?如果…… 總之,心中有太多擔憂,但事情還沒開始, 我只能告訴自己,一定要信任孩子。 「減少『不行』、『不可以』等字眼,嘗試用提問的方法」、「不要主動介入孩子之間的糾紛,不可能替孩子處理所有事情」、「孩子會有這些行為是完全正常的」 ……前往書屋路上,心裏時刻提醒自己。 然而,當抽去老師的「權柄」,孩子的問題、狀況也一一浮現。 一進現場,...
讓教育發生在生活中
「啊啊啊我的樹苗歪掉了,晴雯我可以禁止他們踢球嗎?」 「嗯…你要』 孩子在旁邊接話『你要在生活討論會提出來一起討論』 這對話發生在我們第一次生活討論會前的下午時分, 前一天認真跟孩子說明了我們為什麼要有生活討論會, 還沒正式開始,他們已經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 從此以後再也不是老師自己說了算, 書屋裡的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每個人的想法都一樣重要。 拿掉那些過去只是訂定,而沒有讓孩子知道為什麼的規範, 所有狀況傾巢而出,大家一起真實遇見, 而結果我們共同承擔,再透過生活討論會一起想辦法。 孩子在生活裡已經有太多無力感, 我相信 他們只是需要有人相信他們可以,有人撐出空間讓他們去自由探索, 我相信 很多教育發生在生活中,而且是需要給出舞台跟時間去等待的, 我相信 留白的重要,當他們開始安排規劃自己的時間,就是創造的開始, 我更相信 大家都只是需要好好的被無條件愛著、被暖暖的擁抱接著, 就可以長出面對一切的力量了。 支持書屋,讓好的堅持繼續 線上定期定額捐款,請按此連結
陳俊朗與陳彥翰 愛無所畏 他是我老爸
2019年7月5日傍晚,台北101外牆亮燈「陳爸 陳俊朗、李承翰警員,謝謝您們的愛,愛著這片土地。」繁華喧囂的台北,這晚,令人動容。兩位平民,在同一天離世,同樣用生命守護台灣。 其中,陳爸 陳俊朗,「孩子的書屋」創辦人,因為放不下台東弱勢孩童,在當地犧牲奉獻20年,本來就不有錢了,寧可再散盡家財,也不放棄任何人。2019年7月4日陳爸心肌梗塞、送醫途中過世,年僅55歲,留下9間書屋的60多位員工和200多位孩子。 沒時間難過!趕鴨子上架的28歲英雄 陳爸在世時,其實已經安排長子陳彥翰接棒,當時規劃用5年時間穩紮穩打,等陳彥翰30歲時,正式接下使命。但陳爸驟逝,陳彥翰沒有太多時間難過,也沒有逃避和喘息的空間。父親的「孩子的書屋」是甜蜜的重擔,也是他最重要的任務,他一肩扛起,提前3年獨挑大樑。 照片來源/104掌聲 對年輕尚輕的陳彥翰來說,壓力怎麼可能不大! 過去,他戰戰兢兢,只敢做小的決定,「錢是大家的善款,背後是幾百人、幾千人的心意,不能隨便用。該買這批貨?該和這位農戶契作?一次就幾十、幾百萬,每個決定都關乎太多人。如果因為我的操作和判斷失誤,就會對不起大家。」 他也知道自己趨向保守,總覺得組織經營不能如此。「情感上會有很多掙扎跟碰撞,有的時候,...
2019簡單生活節
謝謝大家熱情參與 2019 Simple Urban+簡單生活節(2019年11月29日至12月8日) 現場有許多老朋友特地來捧場,也因此認識很多新朋友們,十分感謝! 也感謝台北101邀請,特別加碼舉辦愛心勸募滿100元以上即有抽獎機會之活動 書屋已於2019/12/18於黑孩子黑咖啡完成抽獎,除另外Email通知之外, 也在此公佈全部得獎名單,恭喜以下得獎者! 重要提醒: 1、為便於中獎者領取獎項,財團法人孩子書屋文教基金會委託台北101協助辦理領取手續。 2、領取期間為2019年12月27日開始,至2020年1月15日止 3、需請備妥領獎資料(中獎人之身分證正本),親至台北101 B1客服中心領取獎項。 4、若您未於期間內備妥領獎資料完成領獎,則視為放棄領獎。 獎項1:Aidias包款,共10名 (錄影畫面) 獎項2:KENZO滿版蠶絲圍巾(深藍 KEN62-20010-1600L1),共2名 (錄影畫面) 獎項3:KENZO滿版蠶絲圍巾(淺藍KEN62-20010-1600L2),共5名 (錄影畫面) 獎項4:KENZO滿版蠶絲圍巾(淺粉KEN62-20010-1600L4),共5位 (錄影畫面) 獎項5:KENZO秀款蠶絲圍巾(淺藍KEN62-20011-1600L2),共2位 (錄影畫面) 獎項6:KENZO秀款蠶絲圍巾(...
重視生活裡的許多小事
感謝那些願意為孩子付出的家長們 感謝那些懂得為自己努力的孩子們 付出從來就不是為了回報什麼才去做, 也不該是理所當然的被對待, 也不該是被動的停在原地, 陪伴孩子後, 更覺得生活中很多重要的小事, 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長大、好好去上學, 看似簡單,但有多少人能做到?? 好好吃飯和睡覺 讓孩子擁有健康清楚的頭腦,情緒也會穩定很多, 很多沒有好好睡覺的孩子除了專注力不足,還有很多的情緒問題。 好好長大和上學, 能讓孩子穩定中求成長,如果沒有好好吃飯和睡覺, 那情況就會亂成一團, 好好吃飯是有吃東西就好嗎? 其實營養很重要,但往往熱狗或巧克力吐司就是一餐, 又或者搭配奶茶或飲料? 要吃的營養健康,有蛋或是水果、青菜, 或是飯團、三明治,鮪魚蛋餅或吐司,粥也可以。 希望馬兒好,要讓馬兒好好吃草和休息, 學校、家長孩子和書屋, 彼此支撐, 就像相機的三腳架,缺一不可, 過度消耗某一方,只會耗損彼此, 彼此尊重,建立良好的互動才有好的陪伴品質。 在書屋現場往往要處理很多孩子的情緒, 如果可以,把情緒問題減低會有更好的看見。...
要讓孩子相信,自己做得出高精緻的法式甜點
(相片提供:黃偈,孩子們製作的精緻法式甜點) 大家好,我是黃偈,我是一名甜點師也是一名志工, 可能有很多人不認識我,但沒有關係,今天寫這篇文章只是希望帶給大家一些溫暖和力量。 去年(2018)12月,當時的我還在臺北經營著法式甜點店(河床), 聖誕節的時候寄了150份的甜點給孩子們品嚐,當時書屋的夥伴們和我說 希望孩子可以親自製作這些甜點,用自己的力量來換取這些蛋糕, 我也說這個想法很好,但需要等我一些時間。 今年(2019)夏天,我將我的店面暫停,搬到台東, 買了幾台烤箱和幾台攪拌機,以及每一次課程所需的食材,帶著幾個大孩子開始了法式甜點的課程。 雖然只經過了短短兩個月,也只有教幾堂課,但我在這些大孩子的身上看見了無限的潛能, 就如同照片上的甜點,很多只透過我的口述,他們就能靠自己的力量製作出來這些精緻的法式甜點。 雖然不曉得這堂甜點課能進行多久,我能帶著孩子們做到什麼樣的程度, 但我想重要的並不是結果,而是過程。 我希望透過帶法式甜點的過程, 讓他們相信自己也有能力做出高精緻度,高難度的甜點,長出一技之長以外也長出自信。 我是一個沒有唸大學,靠著自學一步一腳印才走到今天的甜點師, 我也希望給孩子一個借鏡,讓他們知道生命有很多種可能性, 只要我們願意努力,願意嘗試,什麼都有可能做到。 我將每一次上課的紀錄以及食譜都分享在 @黃先生的甜點日記,...
2019のLEAP,抓住了我的夏天
(以下圖片提供:呂紹丞) 從小我們接受填鴨式的教育, 但說實在的我也忘了甚麼是填鴨式教育, 或許是我習慣了這個模式,又或者是沒另一種選擇而勉為其難的接受。 我懷疑過, 懷疑為甚麼不能有其他方式讓我們更快樂的學習 也恨過, 恨為甚麼在這種教育環境中成長 高一的夏天 想說是個枯燥乏味的季節 以為只是潛個水,衝個浪就能抓住整個夏天 將它作為高一的閉幕,當作高二的序幕 有一個夏季工作坊 叫THE LEAP 它讓我以為的枯燥乏味 頓時間變得不枯燥也不乏味了 裡面有一群人,一群很厲害的人,即使是學生 LEAP是一個可以體驗不同環境不同文化和不受外在標準限制 也不是一個被迫做出正確行為才能被認同的地方 LEAP教我認識自己、自我表達、溝通、批判性思考、同理心、信任等, 這些東西在學校不是沒教,是學校根本不重視, 學校在乎的只有成績和排名,還有聽他們想聽的,做他們想讓我們做的, 雖然成績真的可以改變未來,但過程中壓抑的情緒,有一天會抑制不住 雖然LEAP只占我十七年之中的十天,但這十天卻改變了我十七年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