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動態
歷屆年度報告
書屋的日常,看來平凡;但正是每一天平凡的累積,不厭其煩的用心陪伴與看見, 心裡有些缺憾的孩子們才慢慢能夠放下防備,發現與探索,真正屬於自己的力量。 每一天的累積,再渺小都是力量 歷屆年度報告 2017年:請按此 2016年:請按此 2015年:請按此 2014年:請按此
【向海致敬-初次帆船集訓紀錄】
這次課程的地點在新達港,促成這次訓練的黃船長和他的夥伴請來他們的教練為我們授課,授課的教練經驗豐富,他也是從獨木舟開始接觸海洋,因為想要去更多地方挑戰獨木舟,所以他跑去學帆船,因為帆船能讓他載著獨木舟去探索更多地方。 課程第一天的上午教練將船從安平港開過來,我們在新達港港內進行基礎操板、繫纜繩、掌舵等技巧,學習如何當一名好的水手。這一天大家磨合著彼此的溝通與默契,讓接下來的駕馭能夠越來越順利,有經驗、沒經驗、體力好、體力差…經過了這一天,狀況各異的大家凝聚出團隊合作的氛圍,一起為完成後面兩天的訓練做足準備。 第二天,從新達港出港,開到安平港吃午餐,傍晚在看著夕陽一路開回新達港。這天的風浪偏大,有人一整天都趴在甲板上準備,準備吐,雖然如此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排斥或害怕,而是感受著身體的不舒適,感受著海洋的脈動,漸漸去習慣。看著夕陽開回新達港是這次訓練中非常特別的一個部分,因為目前台灣的帆船訓練中很少有夜航,抬頭看著廣闊的星空讓人連心胸都開闊了不少。教練教我們如何在夜晚中感受帆船、如何遵守夜間的海上航行規則、如何在夜晚中入港,大家對帆船的了解與認識越來越多,默契也越來越好。 最後一天,從新達港把帆船開到高雄港,上岸回台東。這天的航程教練給予更多掌控權,讓受訓的學員全權駕駛。大家狀況更好,不適應的狀況少很多...
【向海致敬-讓更多人都能做這件事】
對書屋來說,帆船不僅只是帆船,也是海洋的知識、環境保護的意識、永續發展的觀念、團隊力的培養,更是與國際接軌的媒介。 你可以想像,當我們將帆船划到澳洲的時候,我們將迎來一場沉浸式、體驗式的語言課與文化課。「原來連英文母語的人都跟我們一樣要從頭學呀!」在海上有許多航海術語,因為有一定的專業性,即便來自英語系國家,也都需要學習,這讓孩子對於學習外文的恐懼降低不少。我們不是坐在教室裡上語言課,我們做了實際行動將自己沉浸在一個全然不同的環境之中,從踏上船的那一刻開始就可能有來自不同國家的成員需要對話,這些都自然而然的形成語言學習的環境。 這次的帆船訓練,起源於騎著重機來到台東的黃船長,他說:「我跟幾個夥伴合夥買了一艘船,有了一艘船就有更多機會可以航行,我們想讓其他不一定有能力買船的人也能做這件事。」就這樣促成了這次的訓練,訓練開始前船長幾次往返台北-台東為夥伴們做行前說明跟訓練。 帆船是需要大量溝通合作的運動,也是一種能夠創造強大凝聚力的活動。這次的課程可以說是帆船進入書屋的起點,因此負責規劃這次訓練的書屋夥伴特地安排了跨世代、跨組別的多元組合前往受訓。 有書屋的老夥伴,體力上雖然有點吃力但仍舊熱忱滿滿,每天的訓練都玩得很開心,一回到住宿點就立刻入眠補充體力。...
【PTWA寒假營-老師篇】
對台東的孩子來說,平時能夠接觸程式語言的機會並不多,自然也就無法讓孩子思索自己是否對這方面感興趣,更遑論往這方面發展專業了。因此書屋和PTWA的合作顯得非常珍貴,學期間的線上課程為孩子們打下基礎,寒假營隊的實作讓孩子享受程式語言帶來的挑戰與樂趣。 這次的線下營隊讓孩子們能跟老師有更多的互動,過程中雖然出現零件不足和預想外的問題,但能夠看見孩子們對於程式語言的熱忱被激發出來。下個學期初階班有兩位孩子會進到進階班嘗試更進一步的挑戰。 作為在旁協助的書屋老師,看見孩子們互助合作在反覆嘗試除錯的瑣碎過程中磨練耐心,在尋求老師協助的過程中學會等待,甚至有孩子因此而獲得多元升學管道的門票(特殊選材),真心為孩子們感到高興,也非常謝謝PTWA團隊的用心與支持。
【PTWA寒假營-小孩篇】
去年參加營隊的時候,心裡想的是:太好了!可以去台南玩。今年想的變成了:太好了!又可以學到新東西。一起來參加營隊的大家似乎都變得更投入也更享受程式的世界。這次的營隊我們運用之前學會的技巧,在建模做出角色與物件之外,加入故事與劇情,開始思考更多的鏡頭選擇。 平常在書屋上課的時候,老師會選定一個主題帶著我們一步一步地完成,讓我們把電繪的基礎打穩。參加營隊時,平時累積的基本功全派上了用場,尤其在營隊裡,可以自己決定想要的主題,看著喜歡的東西在自己的手底下一步一步被創建出來,這個過程或許繁瑣也難免出現挫折,像是電腦當機,一個半小時的心血頓時化為烏有,但耐著性子重來一遍,完成時的滿足感跟成就感讓人激動。 三年左右的程式課程,過程中難免會想要放棄,但書屋老師總會給予鼓勵和方向,引導我們思考什麼是我們想要的,還記得國三時和老師討論未來的職涯方向,老師說電繪的技巧也可以運用在其他感興趣的領域,就一頭栽了進來,學著、學著就越學越覺得有趣。才剛結束寒假的營隊,就開始期待暑假時能在營隊裡又學到哪些新東西了。
2022書屋祭-總籌篇
來到書屋的我,定位自己是教育工作者。面對親友的關心,我常常被問:從社會角落的議題、陪伴起家的書屋,本質到底是一個社福機構,還是教育機構? 其實,我目光所見的書屋,不是一個二元的、非黑即白的宇宙,它是由複雜的社會組織情境與多元資源交織的存在。 讓書屋閃閃發亮的姿態是『和而不同』:我們不一定共同擁有什麼,但都能讓每個人創造自己的存在。 沒有人能夠真正地去限制住誰,或是去成全他所想要的。 籌備小組設計了同時進行展演、教育博覽、商業活動的書屋祭,我們期待透過實驗性的嘗試,體現打破既有規則、框架的自由。 在各種溝通、合作、協力、創造中,我見證所有人的美、異質性所碰撞的可能性,每件重要小事都是穿針引線的關鍵,見證了生命熱切渴望自我表達的自由意志。 一艘大船可能因為一顆小螺絲釘的鬆脫而沈船,也會因為即時補位而穩固的航行。 關鍵是:我是否願意和夥伴在同一條船上航向共同的方向? 促進社會向上的力量亦是如此簡單。 教育的工作,其實是社會改革的工作。 我們無需用一個「名詞」來定義書屋。 當我們滿懷盼望與相信這是一個『家』,細緻的去觀照其中各個生命存在的狀態、人與人的關係、與土地及文化脈絡的關係,將會明白每個人都不是一個被動的物質,每個自我皆主動的為存在和連結出了一份心力。...
2022書屋祭回顧-文化餐會老師篇
這次飲食課程是運用蒙特梭利教育學(Montessori Education)支持青少年發展階段的專案研究方法 - 三階段學習循環(three stage learning cycle)設計的年度課程。 身為教育工作者,藉由連結動機來啟發孩子去探索、建構與內化自我的學習。破除形式主義,考量生活的多元性、文化脈絡與主體性,依孩子的需求調整,形成一種關切文化、社會、心理的教育脈絡。 這場餐會可以說是青少年們的第三階段展演作品(third stage presentation),而我的角色是創造支持他們發展的浸潤環境,在每個工作和研究中提供自我表達的機會,支持們建構自己「成為一個成人」。幫助青少年和環境連結,成為一個對萬物有熱情、好奇的終身學習者,有能力為自己的學習負責,了解體制和規則,同時了解自己適合甚麼樣的學習方式。 我見證到他們真實的、對知識、專業能力的渴望,透過自己付諸行動,對團隊、社區、社會產生了貢獻,而長出自信心,並投入更盡力的生命韌性! 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很容易遺忘自己一路走來的困境,而那些困境都是彌足珍貴的。 尤其是在教育上,我們都曾經跟他們一樣如此經歷荒唐,...
2022書屋祭回顧-文化餐會孩子篇
莊珮宸 在去年運動會結束的晚上,我記得有個老師幫我們上了文化飲食的課程。 我記得每道菜都有屬於它的意義。 我記得第一次上課的三杯雞,我還為他寫了一篇故事。 我記得第二次的自由湯,是為了慶祝重獲自由與獨立。 我記得老師在上課時候說的屬於每道菜的故事。 我不會忘記的是那個老師的名字 --- 婷如。 那是個星期四的五點,和其他上課的人一同坐上開往青林書屋的車,就開始了第一次的課程,被通知年底會有一個餐會,那時候還覺得需要很久的時間,所以漸漸淡忘這件事,直到我們開始分配各個季節的餐點,我才想到第一次上課提到的餐會。 我負責的季節是秋天的熱前菜,分別是走山與離岸,我覺得走山的困難點是如何炸好米餅,油溫太低裡面不會熟,太高又會焦掉,因為是手工,所以太薄的就會裂開,會需要用手協助定型。 離岸的困難點是在某次備料的時候需要殺魚,刮鱗片要當心魚鱗會噴到身上,還需要忍受內臟的腥味,才能從鬼頭刀中取出最精華的魚肚。 在一次模擬餐會中,光是要炸出好米餅以及捏出形狀完美的魚丸就需要多次的練習,並且在練習中找到最適合的油溫與手感。但也不是每次都能找得到,...
2022書屋祭回顧-大人篇
.音樂組-林琦 今年書屋祭擔任書屋內部攤位調查/舞台幕後管理,籌備期間的每一場會議都是學習,學習同步資訊、學習表達想法、學習傳達資訊,是個很酷的學習經驗。 在馬不停蹄地準備下來到活動的這兩天,活動當下負責管理幕後舞台演出的角色,協助演出人員設備上的調整及確認,才發現原來這個任務一點也不簡單,不僅要在彩排及演出前提醒團體/個人 的預備時間,也要在活動前跟踹音樂人才培力計畫的學員做聯繫。 不論是一場又一場的會議或是活動時每一次的溝通確認,這些對於以往只是負責跑舞台staff的我來說都是很特別的經驗,很喜歡這次跟大家一起籌備活動、一起讓活動順利落幕的感覺,辛苦統籌及各位工作人員,有你們,書屋祭才能順利落幕! .書屋老師-凱皓 1.從國高書屋老師看大會: 今年的活動,因為沒有像去年兼當工作人員的角色,可以讓自己玩樂在其中,我可是開心的很!!!! 看到多元組挑起活動承辦的強大可以知道:孩子的書屋這組織不容小覷。我為自己身為書屋夥伴而感到驕傲。 2.從國高書屋老師看學生: 這次的書屋祭我們承擔了一個展場、兩個攤位和一個表演團體,分別是:「國高書屋機車維修廠」、「國高書屋拳擊體驗館」、「國高書屋傳統豆花店」及「三噸半樂團」,...
2022書屋祭回顧-五味屋篇
這次帶著五味屋的三個大女孩,參加今年的書屋祭,女孩們帶著自己製作的洛神花茶、餅乾、蛋糕,勇敢地走出攤位推銷,同時擔任親善大使,向客人、書屋的孩子介紹五味屋,親自體驗射箭、走繩等攤位活動,一邊體驗,一邊想像未來如果五味屋要辦市集,可以設計什麼樣的體驗活動。 這趟去到孩子的書屋,女孩們還肩負重要的任務,是向書屋祭學習舉辦市集的經驗。孩子們觀察攤位擺設,以及各個書屋的展覽設計;訪問書屋的工作人員與孩子,了解市集籌備的幕後故事,與書屋的日常生活與學習。很高興在這次的書屋祭,與孩子的書屋互動學習,也期待未來有更多交流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