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分享
歷屆年度報告
書屋的日常,看來平凡;但正是每一天平凡的累積,不厭其煩的用心陪伴與看見, 心裡有些缺憾的孩子們才慢慢能夠放下防備,發現與探索,真正屬於自己的力量。 每一天的累積,再渺小都是力量 歷屆年度報告 2017年:請按此 2016年:請按此 2015年:請按此 2014年:請按此
2021度度客集資回饋品––音樂專輯 《一起,走一段路》
| 非賣品:孩子的書屋公益集資計畫回饋 謝謝支持【孩子的書屋 ♫ 因 樂愛 無所畏 ♫】,我們一起,走這段路。 划著獨木舟、騎著腳踏車、爬著未知的山路,身邊都有你、有我、有他,一起走一段路,或許路途上有困難、害怕,但沒有關係,我們一直都在!我們一起經歷、一起面對,也陪伴彼此的心,在人生的路上 【一起,走一段路】。 《一起,走一段路》 18分20秒,這是這整張專輯的歌曲總長度,不長但濃縮了2018-2019年間,多元教育組的夥伴們,陪伴孩子們參與獨木舟環島、單車環島與登山的心情寫照。 從創意發想到實際錄製,過程中有很多難題需要克服。這四首歌的錄音工程是在自建的青林書屋完成,僅4坪左右的錄音室,是由書屋的工班與來自各地的志工共同搭建。因為鄰近台9線公路,收音常會不小心錄進周遭的環境音,音樂顧問鍾興國老師常常跟我們說:「音樂的價值在於如何感動人心,不是用過多的音色、旋律來包裝。」即便當時的我並不那麼熟悉錄音工程,因著這樣的信念,讓自己歸零、像小孩一樣邊做邊學,才發現,原來音樂也可以這樣做。 回到興國老師說的「感動人心」,製作這張專輯的初衷很簡單,純粹想用音樂記錄孩子們運動挑戰的歷程與感受。不論是海浪拍打聲、登山的蟲鳴鳥叫、輪胎滾動的聲音,甚至是孩子們騎腳踏車累了的抱怨聲,那些旅途中微不足道的生活日常,都可以成為靈感的來源;以音樂作為載體,...
《一起,走一段路》感恩專輯:〈沒事幹嘛環島?〉
在書屋長大的孩子一定都參加過單車環島,沒有環過全島,也一定環過半島!這首歌是由三位大男生寫詞的,他們參與了腳踏車環過兩次島,也划獨木舟環島一次,請他們回想騎腳踏的過程和印象。在我們的印象中,腳踏車環島應該是一件很陽光很有活力的事情,結果小孩寫出的都是「很累」、「想睡覺」、「被加油的人嚇到」等等的敘述。搭配小孩寫的詞,音樂組就做了這樣的編曲,聽起來腳步沈重,慵懶的,旋律不斷反覆,聽到一半還會想要笑,很有趣。 這首聽起來和想像中的腳踏車不一樣,寫的詞很無奈,寫了一些路上碰到的趣事,例如說老師常常和他們鼓勵:「轉一個彎就到7-11囉!」但不知道轉了幾次彎才能看到7-11做休息;有時候體力透支,只想休息,後悔自己為什麼不在家睡覺就好?把這些趣事放在一起,配合這個奇怪的曲風,好像挺合理的,聽完之後,好像可以理解環島時的無奈,只想趕快結束回家。
《一起,走一段路》感恩專輯:〈尋夢海洋〉
獨木舟是書屋第二個主要推動的運動項目。台灣四面環海,然而因為對海的恐懼,多數人與海洋的關係是疏離的。有的時候,害怕來自於不瞭解,我們不希望孩子因為一昧的禁止或過分的恐懼,失去經驗人生的機會。於是,我們帶著孩子實際走入海,在海上划獨木舟,感受海的美好的同時,學習、瞭解海的特性及變化,並從中練習照顧自身的安全。關於大海,這是我們想傳遞給孩子的。 透過一次表達力創作課程,讓環島的小孩們利用繪畫做發想,請大家聽著獨木舟Demo的旋律,用水彩簡單畫出自己對這首歌和獨木舟的印象,再嘗試和大家分享自己的作品,這首歌詞主要由書屋資深小孩宜琳作的詞為主軸,再加入大家發想的文字。明明一樣是環島,這首歌的曲風卻和腳踏車有大大的不同,隨著前奏一樣樣的樂器陸續堆疊進來,就像出航的獨木舟,一艘艘接續著在海上排列,第一句的歌詞是「我搖下車窗,看著不遠的漁港」接著是「我抓起雙槳,望著,遙遠的一方,隨即我將出航」,這就是孩子親身的感受,在副歌時「逆著光,也要乘風破浪,我時而會迷惘,你指引我方向,陪我闖,在尋夢的海洋,頂著炙熱太陽,我們一起出發。」這就是孩子成長的經歷,有朋友、老師的陪伴,讓孩子能有足夠力量和方向能朝著他們的夢想出發。 這首歌很特別,主唱玨筑是一個默默又害羞的女孩,她其實很喜歡唱歌,但是又害怕自己的聲音不好聽,但其實她的聲音很好聽,在錄音的過程,陪著她不斷嘗試、突破唱不上去的高音,...
《一起,走一段路》感恩專輯:〈懷抱森林〉
登山是書屋正在推展的運動項目,小孩們今年即將走入山林翻越中央山脈,運動組已完成路線探勘並展開各項訓練,小孩們也從短天數的練習開始,目標是暑假時以7天完成小鬼湖橫斷路線。我們帶孩子爬山,不是為了要征服或挑戰山,而是在走入山林的過程,感受到了什麼。也許是在微風的吹拂、山上的空氣,植物的氣息,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也或許是在漫長的路途中,感受著自己或他人。 這首歌,一樣是讓小孩們聽著音樂做歌詞的發想。過程中,因為小孩登山的次數不多,對登山比較多的是想像,踏進了山林,聽見了鳥鳴聲、溪水聲,踏著緩緩的步伐,扛著行囊遠離了離喧囂的平地,在路上會看到很多叫不出名字但卻很常見的動植物,進入山林,感受溫度以及氣溫的變化,但登山其實風險很高,險峻的山路、變化多端的天氣、克服自己內心的障礙,但度過了這些挑戰之後,我們懷抱著森林,也被森林懷抱著。
《一起,走一段路》感恩專輯:陳爸的歌——〈等待〉
《等待》是音樂組以「多元教育」為主題製作的專輯。在製作專輯時,我們也希望能將陳爸的教育理念收錄其中,因此向陳爸邀稿,並訪問陳爸對多元教育的想法。 為什麼要有多元教育?理念是什麼? 陳爸:多元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小孩的成功經驗。無論是什麼項目,從腳踏車到獨木舟,都是為了讓孩子藉此獲得成就感、建立自信。同時,我們也在過程中陪伴孩子,告訴孩子:「慢慢走,成功或失敗,我都會陪你走。」 多元教育的內容有哪些?為什麼要挑這些項目作為多元教育的內容? 陳爸:書屋多元教育最主要為「音樂」和「運動」。早期書屋是透過音樂來陪伴小孩。最初的四、五年,陳爸用吉他來帶小孩,而小孩也自發性成立「小董事樂團」,用音樂抒發自己、與世界連結。運動包括單車(灰色公路)、獨木舟(藍色公路)、登山(綠色公路)三大挑戰,希望孩子能藉此認識自己生長的土地,也克服孩子對未知的恐懼。在建立自信與成就感的同時,轉化為自己真正的能力。 紀錄於2019年1月25日 2019年4月底,收到了陳爸的訊息,簡單幾句的文字,很是感動。原先打算請陳爸自彈自唱,沒想到陳爸在2019年7月4日早晨,因為心肌梗塞突然離開了我們,來不及聽到陳爸親口開唱。儘管如此,書屋仍然佇立在此處,夥伴們仍然在原位上,堅持著陳爸的信念並且延續著。最終,這首歌只用了鋼琴作伴奏,並邀請書屋現任董事長,也是陳爸的大兒子——陳彥翰主唱。...
2020 單車環島
2020年單車環島 (8/3-8/13),順利精彩的挑戰完成! 恭喜孩子們在這十一天的旅程, 盡情的學習、看見家鄉的美;挑戰自己也學習與夥伴合作。 這一趟旅程, 我們更挑戰每天出一支影片 忠實記錄並及時地剪輯每天的點滴, 讓孩子們與陪伴的大人,看見自己的努力與彼此的相處多麽珍貴 以下,驕傲而熱情地與大家分享: 單車環島影片列表 FB播放清單 https://lihi1.com/NQmhH Day00 https://lihi1.com/bXife Day01 https://lihi1.com/TyBrt Day02 https://lihi1.com/GC3JQ Day03 https://lihi1.com/tJRdN Day04 https://lihi1.com/X6MS6 Day05 https://lihi1.com/JjHCL Day06 https://lihi1.com/7XxsF Day07 https://lihi1.com/P5sVX Day08 https://lihi1.com/90nLM Day09 https://lihi1.com/whBEK Day10 https://lihi1.com/ls9SN Day11 https://lihi1.com/...
我們,都曾是黑孩子
2020/5月,山野牧人x黑孩子培力木工班,公益感恩回饋活動海報 有陽光,就有陰影 而黑孩子,指的就是只看見陰影的人 誰不曾在生命漩渦裡深陷? 若非足夠幸運,你我可能一輩子 都無力看見轉身面向陽光的光景 這份轉身,需要一雙手 一雙願意伸出的手 「黑孩子木工培力計畫」 是由一群具技術與意願的師傅 手把手,日復日的帶 從木質紋理到美學感受;從粗胚切製到細雕慢磨;從不耐煩厭到主動積極 看著他雕出專有的筆觸,你知道,他踏上軌道了。 謝謝山野牧人不苟言笑卻充滿溫暖的師傅們; 謝謝家樂福文教基金會的慈善夥伴一同並肩前行 當然,也謝謝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 或遠或近,都是一雙雙厚實而溫暖的手 助我,也助你,轉身更感受陽光的暖與亮。 ♦ 山野牧人X黑孩子培力木工班 ♦ 2020年公益感恩回饋活動,資訊分享 活動日期:2020/5/7~5/20 商品類型:原木小板凳、餐盤、木作裝飾品-小馬兄弟與小鹿家族 詳細資訊,歡迎參考相簿各圖片內容 回饋內容:每筆訂單銷售金額,將由山野牧人提撥30%捐款予書屋 支持書屋,讓好的堅持繼續 ► 栽培未來專案合作,歡迎聯絡: 089-513663 / ttbh99@bookhouse.org.tw ► 線上定期定額捐款,...
【為了愛打鼓的心,我們打鼓】
「走跑步,走路,跑步刺步走路,掰咖舉跑步纏射拉。」 比賽前一晚,民宿客廳,孩子們圍成圈,喃喃的聲音不斷背誦著。不懂的人,可能會覺得我們正在進行著什麼儀式,但其實這是孩子們打鼓的鼓譜,這此起彼落整齊的背誦,正是凝聚孩子向心力的來源。 約一年前,孩子們非常排斥鼓譜,孩子老是覺得:「打鼓就打鼓!我光聽就會打了,為什麼要背鼓譜?」所以每次練習,孩子們的鼓聲,總隨著孩子的個性與當下的情緒,非常雜亂。 慢慢的,聽力較敏感的孩子察覺到了,察覺到我們的鼓聲不同步;慢慢的,榮譽感較強烈的孩子發現了,發現我們的鼓聲只是個人,並不是團體;慢慢的,急躁的孩子停了下來,吵鬧的孩子靜了下來;慢慢的,孩子們發現,沒有接受鼓譜,想成為團體,是困難的! 於是,書屋開始了天天在背誦鼓譜的日子。放學走回書屋的路上、作業完成後的時間,吃著晚餐的餐桌上,孩子們背誦著…經過一年的時間,我們站上了「鼓藝薪傳大賽」的舞台。 出發前,老師是緊張的,緊張孩子怯場,緊張孩子挫折,緊張孩子因比賽感到心靈受傷。孩子也是緊張的,緊張比賽的種種未知,緊張站上舞台的自己是什麼模樣?但比起老師,孩子們多了期待與興奮,因為練習了這麼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