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動態

安泰銀行2022耶誕送暖 為孩子的書屋募款321萬

2022-12-23 13:39 經濟日報/ 記者 仝澤蓉 /即時報導

  安泰銀行舉行孩有陪伴耶誕送暖活動。圖/安泰銀行提供   安泰銀行(2849)公益團隊探訪台東「孩子的書屋」大朋友小朋友們,用影片真實記錄書屋孩子們的日常生活點滴,讓更多人認識、支持、參與「孩子的書屋 」 ,希望激勵更多的熱情陪伴著偏鄉孩子的成長,改變他們的未來。   世界在翻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社會進步面向中,消除飢餓、普及教育及永續城市是民眾重視的議題。安泰銀行表示,在一次活動契機中認識了「 孩子的書屋」,書屋以23年來的堅持、陪伴,長期關注偏鄉地區孩子中輟、長輩獨居等現象,推展以青少年培力、社區發展共好等面向為主的行動願景,讓我們看到,台灣有越來越多的公益團體,正走在國際永續的路上。   安泰銀行用行動力挺公益,愛與分享平台持續推出關懷孩童「孩有希望」系列活動,2017年在全台最高公益平台推出首部「孩有希望」101公益快閃音樂會微電影,影片喚起社會大眾對偏鄉地區教育資源缺乏議題的關注與迴響,點閱率高達22萬人次。2018年的「孩有我們,聖誕許願樹」達成1,650個小朋友的心願、2019年的「孩有愛,一份愛心二份感動」以及2020年的「孩有未來,台北101秋季音樂會」,透過大眾媒體的力量,期待獲得更多社會大眾迴響。截至目前,合作的弱勢兒童服務計畫超過48個、...

『書屋好食刻』- 2022書屋祭 Let's EAT the Moment! - 2022 Kids’ Bookhouse Festival

『音樂』,是書屋最初陪伴孩子的重要工具。 ⠀⠀⠀⠀⠀⠀⠀ 自15年前,書屋在建和社區舉行小型音樂會,讓孩子有機會透過音樂表達自己,漸漸發展為有系統的音樂社團與大型音樂會...孩子的書屋延續著這樣的精神,將音樂會逐漸擴大舉辦為年度的大型活動『書屋祭』! ⠀⠀⠀⠀⠀⠀⠀ 『飲食』,是乘載「家」的重要儀式感。今年,我們齊聚用食物串連書屋生活的各種可能性! ⠀⠀⠀⠀⠀⠀⠀ 年終,從「音樂演出」、「飲食體驗」、「生活樣貌」的視角關照書屋對『家』的定位,藉此呈現書屋日常,詮釋人與人的關係、與土地文化脈絡的關係,亦從各個書屋據點多元的資源、有機的生態中凝聚這一刻彼此生命的記憶。 ⠀⠀⠀⠀⠀⠀⠀ ⠀⠀⠀⠀⠀⠀⠀ ■ 露天舞台演出 Performance ■ ⠀⠀⠀⠀⠀⠀⠀ 《聲林之王》創作系男聲-@安懂 ⠀⠀⠀⠀⠀⠀⠀ 在地青春好聲音-@阿美族複音青春歌隊、@卑南族青春歌隊等 ⠀⠀⠀⠀⠀⠀⠀ 還有幾位不同的隱藏版創作型新人,當天揭曉! ⠀⠀⠀⠀⠀⠀⠀ 書屋孩子的音樂、舞蹈與各項演出 ⠀⠀⠀⠀⠀⠀⠀ ☆ 免費觀賞。Free entrance. ⠀⠀⠀⠀⠀⠀⠀ ⠀⠀⠀⠀⠀⠀⠀ ■ 市集 Market ■ ⠀⠀⠀⠀⠀⠀⠀ 好食攤位匯集 #在地美食 #文創商品 #特色體驗 ⠀⠀⠀⠀⠀⠀⠀ ☆ 時間:14:00-20:30...

【做自己的力量-迷人生活podcast】

在繁忙的生活中,有時我們會忘記值得被愛的背後,不是你做了什麼,而是你是誰。 ⠀⠀⠀⠀⠀⠀⠀ 在放棄司法官考試回到台東與夥伴們一起扛起書屋的這三年,時常與自己對話的彥翰發現:小時候當法官的夢想,原來是源自於兒時與陳爸的互動,比法條更迷人的,是對充滿愛的環境與氛圍的印象。 ⠀⠀⠀⠀⠀⠀⠀ 書屋就像是質地漂亮且純粹有厚度的白紙,每個人都是獨特的顏料,全部塗上去就是一幅漂亮的畫,這幅畫的創作過程是如此的迷人。 ⠀⠀⠀⠀⠀⠀⠀ 做自己就很有力量,但要如何拿掉身上的框架,如何將自己淘洗乾淨並不容易。 邀請大家來聽聽彥翰分享書屋是怎麼努力往這方向前進的: ⠀⠀⠀⠀⠀⠀⠀ Apple |https://apple.co/3SZE33k Firstory|https://bit.ly/3VrNBpp Spotify |https://spoti.fi/3rOzKvS KKBOX|https://kkbox.fm/Ay0Gnr ⠀⠀⠀⠀⠀⠀⠀ - ⠀⠀⠀⠀⠀⠀⠀ 節目中提到的,書屋獨立出版繪本《去海邊玩水》 https://www.bookhousestore.com/product/detail/817327

【一抹-美和書屋】

撰文者:黃劭筠

晨起,近午,醒的晚了,頂著豔日,背著筆電,找家咖啡廳貪涼。 是一家專門賣抹茶的店,一直很喜歡抹茶的味道,那是一種難以言喻的細緻。清香的茶葉,手工挑選茶葉,分離葉梗,留下葉片,挑選完,用天然的石磨,用身體的韻律與力量,將茶葉放入,慢磨成微粉。每一步都是極為細心的過程,這活兒,伴隨時間的重量,成就了抹茶的質地與新香。   生命中,有許多質地,也是經過繁複與細膩交織,才能成就。   坐在咖啡廳窗角,遙望窗外風光,當我沈浸在充滿茶香的恍惚中,突然有些光影,吸引著我。是店中的燈籠裝飾,上頭寫著:『一抹心、一抹靜、一抹馥郁』,讓我不禁想起一位女孩。   女孩,生自於一個在社區中資源較為充足的家庭,是爺爺奶奶的努力吧,讓家中衣食無虞,但也因為女孩的爸爸生病早逝,媽媽忙於工作跟經營自己的新生活,女孩從小,就不太有人關心照顧,因為家中長輩重男輕女,女孩不想跟爺爺奶奶住,跟媽媽單獨住在村中老家,家人的心思,很少放在女孩身上,無能為力的,家人的專注,大都放在女孩的手足身上。   當女孩還小時,天真活潑有活力,在村莊裡總是嗓門很大的那位,總是滿臉笑容,快樂來的很直接。日常,總是喜歡做夢,在女孩的夢中,未來可能成為網球國手、成為社工、成為領隊導遊或是成為戶外活動的帶領者...

【一趟旅程,一門課程-美和書屋】

我有個不完整的家庭。 ⠀⠀⠀ 媽媽是外籍新娘,在我印象中,這個社會中充斥著對媽媽的各種冷眼、嘲諷,就連阿嬤也對這個媳婦很不滿意。媽媽與爸爸的相處非常糟糕,小時候我常常目睹他們吵架甚至大打出手,小二時爸爸過世,媽媽必須外出工作才能賺錢養家,我常常獨自一人待在家中。在那段渾渾噩噩日子裡,家庭給予我的陪伴少之又少,課業也沒有好好的完成。 ⠀⠀⠀ 直到遇見書屋,我才漸漸地脫離那段黑白的日子。 會來書屋,是小學五年級時聽到同學們放學都會到美和書屋去,便好奇地跟著一探究竟,沒想到一來就黏住了。書屋的老師以及朋友對我的陪伴與照顧,讓我漸漸敞開封閉的心,點燃我對生活的好奇。書屋有許多不同內容的多元課程,書屋老師總是鼓勵我去參加,推著我去學習更多新奇事物。 ⠀⠀⠀ 其中我堅持最久的是參加書屋鼓隊六年,這段經歷使我眼界大開,六年的時間裡我們常常受邀到外縣市表演,甚至榮獲全國冠軍!也因為參加鼓隊的緣故,前幾年寒假有機會到台南十鼓文創園區擔任志工,與日本的演出者相互交流,我實在太喜歡日本帶給我的感覺,在當時語言成為我與他們溝通的隔閡,因此我發憤圖強努力的學習日文,希望有一天我能夠以流利的日語和他們聊天。 ⠀⠀⠀ 那段時間我常常自學到晚上10-11點,在書屋老師的教導下,我報考了日文N5檢定考試,...

【生命中重要的存在-美和書屋】

我的爸爸媽媽都在北部工作,在我的印象裡,爸爸沒有回家過,媽媽只有在大節日會回來,他們對我來說,都是陌生的存在。從小我跟阿嬤一起長大,我們很親,學校發生的有趣的、好笑的事回家都會跟她分享,但我們不太會聊到爸爸媽媽。   會認識書屋我記得是小學六年級的時候,有一天放學很無聊,問班上同學要不要一起玩,結果他們拒絕我,說他們要去書屋, 我就想說好吧不然我跟著他們一起去,看看書屋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去了之後覺得整個環境還有他們跟書屋老師的互動很有趣, 書屋老師跟學校老師感覺很不一樣,我決定以後放學也要跟他們一起去書屋。   剛開始我去了兩個月的小高書屋,後來因為美和比較近,又有戶外的空間可以活動,我就問老師我能不能換書屋,到美和之後剛好遇上鼓隊創立,我就加入鼓隊,這對我來說是在書屋裡非常難忘的一段經歷。   -   阿嬤很支持我來書屋,也很支持我練鼓,剛開始練習的那段時間阿嬤還會帶飲料來看我們練習。她不曾拒絕讓我出門比賽或表演,還會問我說有沒有順便去哪裡玩,每次回來也會聽我分享。當初參加鼓隊的動機跟來書屋一樣,也是因為身邊很多朋友都參加,就想說自己也試試看。隨著練習的時間越來越長,後面的技巧難度越來越高,在國中的時候遇到瓶頸,就很想放棄,...

【是書屋造就了現在的我-美和書屋】

小時候,我是一個脾氣很差的人,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很容易馬上就有情緒,給人的第一印象永遠是:兇!! ⠀⠀⠀⠀ 我國小四年級進入書屋,遇到了改變我人生的那位老師。有一次,貪玩的我被她叫進教室訂正作業,我不開心她打擾我玩樂的時間,於是我對她態度很差,甚至叫她滾回家。但是,當下的她也沒在跟我客氣,非常直接的回覆我:「要滾你自己滾。」 ⠀⠀⠀⠀ 或許,這就是所謂,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 雖然,在他回應我的當下我非常震驚,也不知道該如何面對。但我記得,每當我發完脾氣,她都會在情緒過後,好好的坐下來跟我談談。讓我意識到自己性格上較不完美的地方,慢慢懂的體諒跟理解身邊的人,也學會好好的表達跟溝通。我的人際關係與脾氣因此慢慢好轉。 ⠀⠀⠀⠀ 她不僅陪我改變了我那容易讓人不舒服的性格,也在我人生許多面臨抉擇的分岔路上給予建議。每一次遇到困難或是跌入谷底時,是她在一旁耐心陪伴,一點、一點地陪我釐清想法,陪我慢慢走出來,讓我現在仍然能夠為自己的未來努力。 ⠀⠀⠀⠀ - ⠀⠀⠀⠀ 書屋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逗點,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段經歷。起初,家人以為書屋是讓只家庭功能失常的孩子去的地方,擔心我們去書屋會讓他們被社區裡的其他人誤會他們也是有問題的家長。但當他們越來越了解書屋,便知道書屋不僅是如此,書屋提供我們很多課程,培養我們的興趣,...

【孩子的書屋x書屋的舉重女神】

撰文者:林逸羣

《一本還沒看內容就很感動的書》   「逸羣,我可以捐書給書屋嗎?」佳晏問。   「你不要自己不看書就丟過來耶!」我像平常聊天一樣開玩笑的回覆。   佳晏,是一位正在外縣市念體育系的書屋大孩子,專長項目是舉重。   「為什麼想到要送書給書屋呀?」我繼續問。   「想說支持婞淳學姊出新書,想到如果要送書的話,送書屋很適合,因為我接觸運動的起點是來自書屋,以學姊的故事讓書屋對體育有興趣的小朋友,可以往體育這條路發展,說不定書屋會有未來的奧運冠軍餒哈哈哈」佳晏說。   佳晏很幸運的可以作為郭婞淳 KUO, Hsing-Chun 的陪練員,練習佔據了她大部分的生活,每次的聊天,都覺得這個孩子又長大了,更多的關心家人、更多的承擔,也更成熟了。   《一起走一段路》   佳晏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到書屋,還不會騎單車,當時的她是一個比較沒有自己的孩子,總是其他人做什麼跟著做,因為大部分同學在書屋都有練單車,她也想跟同學們一起完成單車挑戰活動,所以開始練習騎單車。 書屋老師亨傑當時陪著佳晏,在溫泉書屋外一次又一次的練習起步,找機會給她自信,讓她看見自己能力很好的地方,...

【飲料杯-國高書屋】

某次,拳擊界的學長說:「你們學生比賽或對打的經驗太少。」因而種下『那我們就來辦比賽吧!!!!』的想法。比賽的目的很簡單,希望學生能有展現成果的平台。   轉眼國高書屋固定在雙月舉辦『飲料盃拳擊友誼賽』,已經有超過一年半的時間。證明自己、挑戰自己,甚至在觀眾鼓動的壓力下,扛住比賽壓力!也有些孩子是想讓朋友知道『我不是隨便練練的』。   飲料盃拳擊友誼賽以『社會隊』vs『學生隊』來做配對。在前幾次的比賽,社會隊都以實力輾壓學生隊,因為身體素質,或可能是選手背景,導致學生隊勝場數很少。然而因為是友誼賽,賽後都會彼此討論,互相分享。在這友善循環的情況下,孩子們卯足了勁的練習,到後來社會隊選手的體力、技術竟然慢慢被學生隊趕上。   每到了飲料盃友誼賽報名時,會有學生說:「教練,再幫我排一次一樣的對手吧!」上一次比輸的一方想繼續挑戰原本的對手,而贏方也願意接受再次挑戰,想贏與不想被超越的氛圍驅使下,雙方都不斷進步。當然難免也會有怯步的學生,那就輪空一至二次的飲料盃,等待重拾信心,再回到場上。   一場又一場的經驗,讓國高書屋舉辦飲料盃拳擊友誼賽的規模越來越完善,也讓學生彼此間形成良善的競爭循環,一起鼓舞彼此一起進步,這正是當初舉辦飲料杯的初衷。   *...

【尊重與照顧-國高書屋】

一般聽到學長弟制,都會先想到無理壓迫跟依老賣老的欺負,然而在正確引導下,這其實是練習負責跟尊重的好機會。 國高的老師在剛開始接觸孩子時,發現當自己想給孩子們生活觀念或運動知識時,孩子們總會流露出一副「又是老人講古」的無聊態度。反而是年齡大點的孩子一說,孩子們立刻就相信了。   於是國高的老師決定引進學長學弟制,將重點放在:「大的照顧小的,小的尊重大的。」在混齡的環境裡面,成人說的十句話有時候都比不上大孩子的一句話,可能是因為年齡比較接近,生活圈更雷同,學長姐們更能說出學弟妹的共通語言,以及符合他們的處理方式。   當然在一開始的時候難免有些孩子曲解本質,仗著年紀想呼風喚雨,卻因為自己卻沒有什麼能力而暗自生起悶氣。在這樣的模式下,國高的老師便創造一些機會,讓孩子看見自己,也看見彼此,像是挑戰『知本越領古道-小鬼湖路線』。雖然最終挑戰沒能成功,但在隊伍裡有學弟妹受傷需要幫忙時,就能看到學長姊們跳出來,主動支援,做到『大的照顧小的』的模式。在整理營地及搭帳棚的過程中,因為知道學長姐『很罩』,學弟妹都願意服從學長姐的指揮積極去完成,自發的萌生『小的尊重大的』的氛圍。   有被大的「照顧」,才延伸出「小的尊重大的」,有「尊重」大的,才有「大的照顧小的」這是一個交互循環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