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屋新訊

【隊長仁傑-建農書屋】

仁傑-第一眼看見他、臉色兇悍,身體壯碩、走路喜歡駝背的國中生,不太喜歡說話,看見他在社區裡晃來晃去,就問問他要不要來玩森巴鼓,他也很直接的說:好!!   來到書屋之後,第一個書屋位置在社區活動中心的教室裡,他總是會在外面走來走去,對於自己的課業沒有很大的要求,只想找人聊聊天,或者閑晃,我們每週三晚上七點到八點會有練習森巴鼓的時間,他就會準時到場練習,一開始是玴誠哥來帶領鼓隊練習,其餘小孩依照鼓的不同來分配,仁傑他一開始被分配到三號鼓,幾次練習他的節奏感比其他人好很多,也再次詢問他要不要再挑戰其他的鼓,答應了之後,讓他慢慢進入難度較高的 Repinique(哈本尼克)...

【在變動中成長-建農書屋】

「建農是個多元的地方。所以建農書屋是個多元化的書屋,從組成的人到在做的事都是。」玴誠說起這個自己從小成長的社區,給出這樣的總結。不同於建和、美和等其他社區,建農社區沒有國中、國小,所以來的孩子分屬於不同的學校。   最一開始的時候,建農書屋比較像是提供學校在社區裡的教室,分成建農一班、二班。當時書屋的狀態比較像是學校在社區的延伸,雖然剛開辦時來書屋的孩子多達66位,但因為有些孩子不想離開學校後仍被學校控制,一年後書屋僅剩不到十位孩子。   「所以我們決定轉型。」玴誠在與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討論後,開始將音樂、運動帶進書屋,「...

【我們都一樣-建和書屋】

「剛到書屋時,懷揣著要幫助孩子、要給予的心情。但漸漸地,我發現我們不是站在講台上比較高位階的人,而是彼此生命中的一部分,我們都是完整的人,只是用不一樣的方式在各自的環境裡生活、長大。」   爭吵、打鬧、哭泣,或者冷戰沈默,書屋現場的環境音,其實跟每個有孩子的家庭類似。城市的孩子和鄉村的孩子,都只是孩子。 或許偏鄉有偏鄉看似嚴重的問題,但城市裡的孩子也需要面對鑰匙兒童、3C保母等問題。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童年創傷,跟住在哪裡無關。   家庭健全的人不一定就比較堅強,家庭功能不完整的人也不一定就脆弱非常。只是剛好我們有的你們沒有,...

【練習自己做決定-建和書屋】

學校老師跟家長最常問「小孩來書屋到底都在幹嘛?」說實話,就是玩。一開始我總答得有點心虛,好像沒有為他們再多安排行程,就是我不夠認真負責,但我知道,在這唯一能為他們保留彈性的時間裡,如果我為了讓自己看起來認真負責而填滿那些空白,那就是讓他們更晚開始練習,怎麼為自己負責。   觀察小孩的成長過程,其實很多事都是大人幫他們直接決定好的,小至假日時間要如何運用,大至未來要念什麼學校什麼科系,等到成年後(幸運的話)某一天身旁大人就會突然改口「你已經長大了,要會自己想自己決定啊」這句話說起來簡單,但期待從小沒有機會為自己評估利弊得失再做出決定的孩子,能夠瞬間長出這個能力,有點殘忍...

【你隨時都可以來-建和書屋】

有陣子國中生很討厭回家,假日會從側門進書屋,甚至翹課時就到書屋來,讓學校老師感到很不諒解,覺得書屋怎麼不但沒有幫忙將孩子導回正軌,還支持孩子脫序的行為。然而事實是,就算不讓進書屋,他們也只是去找其他不一定安全的地方去,倒不如讓孩子待在一個安全且可以放心的地方。   抱持著這樣的初衷,建和書屋一直都會為孩子們留一扇門。時間長了,孩子們變越來越放鬆,從一開始偷偷來完會努力抹去曾經到訪的痕跡,到後來垃圾散落四處也不覺得有關係,那其實累積出一種讓人感到安心的安全感。當然這並不是說書屋的髒亂就無所謂,晴雯跟孩子們開生活討論會,一起討論大家心目中書屋的樣子,...

【讓心有個安放的地方-建和書屋】

「我剛到建和的時候,小孩會躲在一旁觀察我。」建和書屋的老師-晴雯回憶剛到書屋時對書屋和孩子的印象,相比於長期穩定沒有換過陪伴者的書屋,建和的孩子對於新來的成人有著比較長的觀察期,和更多的試探。   「抽菸、喝酒、翹課,他們就是想看你的反應,但這也是建立關係的開始。我會問他們你們喝哪個牌子啊、在哪裡買之類的,然後他們就會跟我分享。」當孩子發現晴雯不像他們所熟悉的其他成人斥責他們,反倒是用不同的角度切入,對他們的行為感到好奇甚至能夠同理時,他們變得越來越無話不談。   「這過程當然也會有很多的拉扯。」對孩子的同理,並不代表書屋老師就鼓勵和支持這樣的行為,...

【遠方。故鄉】

撰文者:黃劭筠

幾年前,旅行至藏區,在與當地藏人聊天的過程中,聽過一段深刻:『走的到的地方是遠方,回得來的地方是故鄉;走不到的地方是遠方,回不去的地方是故鄉』   啊!多們耐人尋味啊!生命在走在找尋,走到遠方,找尋故鄉。藏人,因為政治環境等因素,總在漂泊,有時是身體,有時是心靈。   其實不僅是藏人,每個生命都在找尋,書屋的每個生命,不也是如此嗎?   記得印象中,社區有個媽媽,是社會大眾口中的『新移民』,年輕時來到台灣,為尋夢也為了故鄉的家人,在這兒,與孩子的爸爸相識相愛,並共組家庭,原本理所當然的平凡幸福,...

【陪伴孩子也陪伴家庭-溫泉書屋】

書屋老師常在家長發出求救訊號時快速補位,溫泉書屋的老師,曾幫孩子買早餐、送孩子上下學、甚至陪孩子回家睡覺等媽媽回家,深知穩定生活作息才能讓孩子在穩定的生活;陪伴從小在台語環境長大、聽國語就像鴨子聽雷的孩子,克服語言困難融入學校生活;陪伴單親導致生活混亂的孩子重新建立秩序感,無故不上學到可以每天自己騎單車去學校,這些從來都不是可以用短期陪伴可以看見。   書屋老師的功能不是取代家長,家庭的生活秩序重新建立,書屋老師便會慢慢放手,讓家長在能力許可後,重新擔起身為家長的責任,接住、復位、再接住、再復位,這樣的過程中家長與孩子會一同成長。   在書屋,...

【從生活細節著手-溫泉書屋】

書屋老師問孩子:「你今天早上去學校又遲到了,送了一個鬧鐘給你,也答應要準時起床,怎麼了嗎?」 孩子嚅囁的說:「鬧鐘被家人砸壞了……」   父親從小就離開特西,使得母親變得對家裡的一切不管不顧,特西常常九點、十點才到學校,甚至無故不上學,這讓學校老師頭疼不已。來到書屋後,書屋老師悉心的陪伴,從日常生活著手,在每個生活細節裡,讓他逐步學會為自己負責,洗學校的午餐餐盒、和其他人合作打掃書屋的環境。   日復一日的做一件件平凡的事,才發現平凡的事其實一點也不簡單。日常陪伴的過程不僅建立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為孩子帶來生活的節奏感與秩序感,...

【從小開始-溫泉書屋】

目前,書屋陪伴的孩子年齡段大多落在國小,溫泉書屋有一部分是幼兒園的孩子。   帶孩子的過程中,書屋老師發現部分孩子在幼兒園的時期,累積了不少學習挫折,導致孩子無法適應小學生活,上小學後耗費更大的力氣才能把小孩拉到正常的狀態。在調整孩子狀態和跟家長溝通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中就收了越來越多幼兒園的孩子。   從幼兒園開始,和孩子一起面對生活與學習的種種挑戰,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找到自己的節奏,用自己的步調進入學習的狀態,習慣學習的模式,更好的銜接上小學的課業,降低挫折感、累積成就感,也讓家長有喘息的空間。   這些挑戰通常是衛生習慣的養成、...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