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心有個安放的地方-建和書屋】

「我剛到建和的時候,小孩會躲在一旁觀察我。」建和書屋的老師-晴雯回憶剛到書屋時對書屋和孩子的印象,相比於長期穩定沒有換過陪伴者的書屋,建和的孩子對於新來的成人有著比較長的觀察期,和更多的試探。
 
「抽菸、喝酒、翹課,他們就是想看你的反應,但這也是建立關係的開始。我會問他們你們喝哪個牌子啊、在哪裡買之類的,然後他們就會跟我分享。」當孩子發現晴雯不像他們所熟悉的其他成人斥責他們,反倒是用不同的角度切入,對他們的行為感到好奇甚至能夠同理時,他們變得越來越無話不談。
 
「這過程當然也會有很多的拉扯。」對孩子的同理,並不代表書屋老師就鼓勵和支持這樣的行為,而是我們知道,如果我們跟其他成人一樣用責備或否定的方式想去阻止孩子,只會讓孩子躲到更角落、更不容易被發現的地方繼續這些行為。
 
與其讓孩子到更不安全的地方去進行這些嘗試,不如讓他們在安全而且可被信任的地方探索。有些時候孩子只是好奇或想透過這些行為證明自己「長大了。」但距離成癮或者借酒澆愁等情況還有很大一段距離。當孩子們的情緒有個可以抒發的管道,他們借助這些外物來滿足自己心裡空缺的機會就會降低很多。
 
「我在書屋做了很多留白。」晴雯認為,孩子的身心都需要有足夠的空間,才能獲得喘息,所以她不會將孩子在書屋的時間用各種行程塞滿,反倒是會留下很多的空白讓孩子決定自己想做什麼,即便什麼都不做也沒關係。
 
這種野生野長的方式,讓許多在學校或在家裡都要用力符合某些規範來表現自己,以避免傷害或獲得關注的孩子可以脫掉束縛與枷鎖,重新做回一個純粹的孩子。
 
很多問題在心裡累積久了就會變成一個鬱結的點,讓人在不斷受傷害、壓抑、帶著傷害過生活的循環裡無法跳脫,這種留白式的陪伴,讓孩子可以安心的倒出自己來自學校或家庭的情緒垃圾,可以自在的流眼淚,當孩子可以讓各種情緒真實流露,心理的傷也就有了疏通和癒合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