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屋新訊
愛,可以如此簡單卻真實
Jennifer(投資規劃專業人士,現為「孩子的書屋」顧問 )
三年前偶然到台東參訪「孩子的書屋」,深深被創辦人陳爸,和他所陪伴的孩子們震撼。原來,在主流教育的框架壓力之外,台灣的孩子還可以有另一個自由快樂學習的選擇,原本被邊緣化的孩子,可以展開天賦的翅膀。 這三年來,我看見許多支持者,包括我自己,原本在追尋功成名就的世界中漸漸迷失,在追尋煽情火爆的文化中漸漸麻痺,卻在服務「孩子的書屋」事工中,再次點燃不冷不熱多時的生命之火。原來,愛,可以如此簡單卻真實。愛,可以讓我們無所畏懼改變生命中以為的不可能。這本書,會讓你感動,也能讓你行動!
永遠的溫柔
陳依梅(工研院特聘研究,、 清華大學兼任講師、 LiveABC 互動英語教學集團 編輯顧問)
如果你問我為什麼支持書屋,我會告訴你,因為陳爸的溫柔! 當後援會成員尹立伯和Jennifer請我到書屋後援會幫忙的時候,我還是依慣例要先去深入了解一下。在網路上我找遍了所有有關書屋的資訊,一篇篇研讀,心是愈來愈被陳爸的愛心感動。陳爸所背負的是如此的重擔,時時面對資源短缺的壓力,日日透支體力,他仍然堅定的繼續擔起這個重任,是什麼力量十幾年來支撐著陳爸這樣完全的為孩子們奉獻? 我想起了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第四節裡的經句:「愛是恆久的忍耐,又有恩慈。」在恩慈中永不放棄的愛,是如此的溫柔。當陳爸談到孩子們的近況時,我看到他關懷的溫柔;談到孩子們的將來時,我看到他期盼的溫柔;談到陪孩子騎單車環島一周,...
一個可以卸除三五○顆不定時炸彈的地方
田 馨 (戶外廣告整合行銷主管)
自己是五個孩子的單親媽媽,感同身受。曾在養育五個孩子最艱困時,詢問過家扶中心,若無法養這五個孩子,這五個孩子怎麼辦?家扶中心的回答是會送到五個不同的家庭去寄養。天啊 !這個家不就散了?從此養五個孩子的意念深植心中,再苦再累皆咬牙撐著。一晃二十年,這二十年是如何過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只有我自己知道自己經歷過什麼?受過什麼?當我了解書屋,認識書屋後,十三年照顧上千位孩子,若沒有強而有力的後盾,沒有大型企業團體支持,陳爸是怎麼過的?是怎麼撐的?我自己經歷過養五個孩子的狀況,我心裡很清楚。對書屋的感受。對陳爸的心疼,不由得從心裡蔓延開來,而決定當一輩子的義工。 書屋是避風港,是肚子餓了有飯吃,...
生命陪伴沒有時間表
每去一次 心就糾結成團 By吳子平Ruby(光鹽公關公司負責人)
我的好友都說我是個跨不過泰山收費站的人。而這近半年來,我怎會如此頻繁的往返台東?我既不是去旅遊,也不是去度假或探親。 在一次商務聚會中,認識了現任孩子的書屋後援會會長 尹立伯博士,透過他介紹邀請,當我收到關於書屋的簡報檔時,我坐在電腦前淚流滿面,哭到不能自己。我是個母親,有一雙年幼稚嫩的兒女。我努力呵護他們、教導他們,用盡我所有的資源,卯力供給這雙寶貝我認為的最好,從來無法想像這些沒有父母正常照顧的孩子會是如何?去台東看看孩子,每去一次,我的心就揪結成團;每一次抱抱他們,我的心就痛一次。多麼單純的笑容、多麼純真的孩子,其中不少孩子跟七、八十歲的爺爺奶奶過生活,原來這叫隔代教養。...
因為有人牽掛著你
滋潤人的,必得滋潤 BY古碧玲(曾任媒體高階主管,現投入設計產業創業)
選擇支持書屋,也許該從我念初中時開始說起。 從小把戲多的我,被父母送到一所管教十分嚴格的天主教私立女中,除了希望我專心念書外,更怕我走偏。 國三那年,壓不住躁動叛逆的心緒,與四位不安於教室的同學,五個女生展開了「在路上(on the road)」的翹課探險之旅。每天約好翹課的時間,先把書包從草坪扔到學校圍牆外,假裝要去對面的宿舍,一踏出校門,五人抓了書包拔腿就跑,足跡遍布台北公館的東南亞戲院與西門町的電影院,沒看他個三、五部經典西洋片,不可能走出電影院。電影嗑飽了,來碗灑了香蕉油的蜜豆冰則是結束一天翹課的必行儀式。 國三整整一年,沒上過幾堂課,科科課本簇新。聯考將近的某一天,...
不只捐錢,也要捐人
黃仲豪(曾任宏達電資深經理)
在營利組織工作的最後那段時間,心頭反覆浮上一個問號:接下來的人生,該怎麼做更好的利用?那時陳樹菊阿嬤的故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頓悟累積天上的財富才是更有意義的人生。離開工作崗位之後,在機緣巧合之下,認識了書屋,也認識了陳爸。 陳爸和書屋的夥伴們,在過去的十幾年來,一直在顛簸之中,奮力的照顧過上千個孩子,這些孩子的狀況不一,共同的是書屋的陪伴和療癒。在參與書屋後援會的這段時間裡面,與書屋的夥伴互動愈多,學習的也愈多,深感書屋夥伴不受世俗所羈,陪伴每一個孩子走不只一里路,這種精神在追名逐利的喧擾塵世之中殊為少見,很高興台灣還是有很多這樣的人、這樣的組織堅守在各個被需要的地方。...
看見了不一樣的「豐盛」
楊郁雯(現任哈肯舖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身為基督徒, 將「愛」掛在嘴邊,似乎是極為平常的;年近半百,正值要努力衝刺事業,好儲備人生下半場的足夠老本時,遇到要實際付出行動來對這社會關懷,總還是積極度不夠;然而,心中總有個縈繞不去的聲音:「不要等,愛要及時」。 在姊妹的交流中認識了書屋,認識了孩子們口中的「陳爸」-這位半輩子在摸索人生,半輩子在為不認識的孩子們付出生命的男士,從世界標準來看,他是不足的、是缺乏的,但我卻看見了不一樣的「豐盛」。 與外子中年再度創業後,想讓企業能為社會做些什麼, 所以每年總會與一些公益團體合作,開始牙牙學語地學習如何成為「社會企業」,從只是「合作關係」到把自己投入, 成為「孩子書屋」台北後援會一分子,...
孩子的良善
其實,相信很多人在台東市都看過這位阿婆。 阿婆每天都在市區賣東西,那天,孩子們幫阿婆推短短不到十分鐘的路程阿婆就到家了,就算沒有孩子的幫忙,對阿婆來說也只是每天例行的路程。 我們很高興的是,孩子不在意別人的眼光去做一件“好”的事,或許他們只是覺得好玩、或許他們是想得到老師的稱讚。 我們只希望,能讓孩子保持這樣的熱心,不要對社會冷漠,別人怎麼幫助我們,當我們有能力的時候,也能伸出我們的雙手。
師訓與多元課程
陳爸經過多年的嘗試與調整,認為自己訓練書屋的老師是最能永續的辦法 因為社區的爸爸媽媽們還是比較懂得當地孩子的情況與生長環境,所以能夠去了解他們的行為以及感受背後的成因,並且長時間陪伴他們。 地理,是培養孩子世界觀重要的學習科目。 陳爸的精神是,在一張世界地圖就能夠講解所有相關的資訊,從主要的地形、國家、風系、洋流與板塊等基本的知識,到連結氣候、礦產和天然資源,進而發展出不同產業以及人文風情,甚至更進一步扣到資源爭奪的戰爭上,相當精采。 書屋也嘗試透過各種體育及音樂活動,吸引孩子前來書屋,並教導正確的觀念,等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以及學習動機後,...
很多的願意,是因為被需要
第二次機會、第二個家
書屋的倉庫課輔教室啟用了,雖然還沒有正式通告各社區, 但已經有些家長聞風而來,開始要把孩子送過來上課。 書屋課輔累積了10年的教學經驗,目前多名幹部正積極的將這些知識文字化,做出教材。而隨這近年來連戰皆捷打響了知名度,大知本社區關心孩子課業的家長不斷的想將孩子送過來補習,希望孩子能夠有好的成績。 書屋教育之所以成功不是因為教師有高學歷或是有嚴格的體制規範,反而剛好相反的是書屋能夠花時間陪伴、了解孩子的問題,針對問提核心來扶持學童,而且凝聚了優質的學習氛圍與溫馨的「第二次機會(Second Chance)、第二個家(Second home)」的環境,讓孩子們來到這是輕鬆的,自在的,主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