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動態
黑孩子工班 打造綠建築書屋
中時電子報 2015年07月31日 04:10 莊哲權/台東報導
青林書屋接近完工,黑孩子工班在艷陽下,揮汗搬運土磚。(莊哲權攝) 超過500名志工分批協助,及書屋孩子自力建屋,花了9個月時間,以2700多塊在地土磚,結合鋼構,打造出孩子的書屋,即將於8月1日完工啟用,這棟結合眾人力量的綠建築,將成為守護台東大知本地區弱勢孩子的堅固城堡。 在台9線台東知本段,1棟全台首座申請到使用執照的鋼構土磚屋「青林書屋」,已大致完工,「黑孩子」工班正在艷陽下揮汗搬運土磚,做最後整理。 「孩子的書屋」從建和書屋發跡,讓社區弱勢孩子有個讀書或課輔的地方,「青林書屋」則是該體系中第8家書屋;書屋人員表示,...
孩子的書屋 一屋一田築夢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 /2015/07/30 17:49
孩子的書屋 一屋一田築夢 發稿時間:2015/07/30 17:49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30日電) 讓孩子不再流浪!台東「孩子的書屋」發願「一屋一田」計畫,以綠建築概念,自力造屋,首間「土磚書屋」完成。 「孩子的書屋」照顧的多是來自功能不彰家庭的小孩,在卑南鄉目前已有8個書屋分布在各部落裡,扶植與陪伴過數千個身心內外皆傷的孩子。 3年前書屋許願,擬定「一屋一田」計劃;希望各書屋不再每隔幾年就因租約到期,四處遷移,讓孩子跟著流浪。希望藉由自力造屋,蓋一座綠建築。不只為改善孩子們學習與活動的空間,更讓陪伴者與孩子學得生態造屋的一技之長。...
535位志工花9個月蓋出「青林書屋」 全台第一棟鋼構土磚屋
〔記者黃明堂/台東報導〕
535位志工花9個月蓋出「青林書屋」 全台第一棟鋼構土磚屋 青林書屋採用鋼構土磚打造出兩層樓建築。(記者黃明堂攝) 2015-07-30 11:37 〔記者黃明堂/台東報導〕來自全台535名志工分批到台東市青林,花了9個月,取泥土混稻草製作土磚,蓋出近百坪兩層樓高的青林書屋,且是全台第一個申請到使用執照的鋼構土磚屋,8月1日即將落成。 黑孩子們今天忙著搬磚,全力趕工。(記者黃明堂攝) 青林書屋的內部,可見土牆及木梯。(記者黃明堂攝) 「青林書屋」是「孩子的書屋」體系第8家書屋,也是孩子的書屋首座自力造屋,除了535位志工分批協力,...
台東"孩子的書屋" 點亮逾2千孩子未來
公視新聞網 / 教育文化/ 記者 章明哲 台東報導
偏鄉家庭常因父母親需到外地工作,孩子長期缺乏家人呵護,為了陪伴這些弱勢孩童,陳俊朗在台東家鄉,創辦「孩子的書屋」,15年來,點亮超過2千名孩子的未來。 「孩子的書屋」是一間租來的普通房子,像是個「家」一樣。家裡有像爸爸 、媽媽一樣的管理員,還有來自社區裡很多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 現在放暑假,這群孩子每天離開自己那個缺乏有人陪伴的家,來到這個像是大家庭的書屋,他們拿著打棒球得到的獎盃,很有自信的說,是我們贏來的 。 有了自信,孩子的成長比較快樂。「孩子的書屋」創辨人陳俊朗說,書屋的功能不是教社區的孩子讀書,而是給他們正向的能量,讓他們渡過人生中, 需要人陪伴的成長時期。 ==...
退隱江湖蓋書屋 陳爸:孩子再壞也要救!
2015-06-16 00:33:53 聯合報 記者郭錦萍/採訪
一開始只是想陪幾個孩子作功課,沒想到就陪了十六年:一開始只是沒桌沒椅沒電燈的屋前曬稻場,現在卻照顧來自八所小學一所國中的孩子;現在每天的晚餐除了餵養學生,連鄰近的獨居老人遊民也供餐;為了幫孩子的父母找回功能,開始種菜養魚做果醬、開木工班,甚至請來大學教授研究土磚、蓋起了房子。 「孩子的書屋」創辦人陳俊朗,一開始只為了關心小孩而開了書屋,現在這個模式已不斷在台東複製。這種體制外的課輔和陪伴,現在還計畫結合台北的夢想之家、台中的林業生基金會及高雄的飛揚協會,合組「逆轉聯盟」分享經驗,把孩子的保護傘撐得更大。 「有孩子在家天天被酗酒的父親毒打,到學校成績不好又被老師打。」...
偏鄉閱讀新模式──台東孩子的書屋
聯合新聞網2015-05-28
【聯合新聞網/蔡宜家報導】 閱讀不簡單 玩出偏鄉新模式 台東孩子的書屋 前言: 談到知本印象,直覺就是溫泉、絕美的海岸線和日出。然而,切入南迴公路到了海線的另一端,栽滿果樹的道路不時飄著肥料氣味,這邊遊客罕至,卑南族居民占半數以上,卻更接近真實的知本。 成長在家暴、吸毒,或隔代教養的家庭中,到處都是身心遍體麟傷的孩子。「他們在尋找一個家」書屋的守護者-陳俊朗這麼說,被暱稱為陳爸的他,過去曾經騎著摩托車到工寮、寺廟,把這些孩子一個個的找回來。 書屋 守護孩子未來 從豐饒的都市返鄉,目睹偏鄉孩子的苦境,陳爸毅然放棄書記官考試,開始鑽研教材,成為這群孩子的爸。過程中他離婚、耗盡存款,...
台東書屋計畫 以立為孩子「築」夢
peopo公民新聞 2015/02/14
【記者李萱、卞其磊/台北市報導】由陳俊朗先生一手創立的「孩子的書屋」在台東推行已有十五年,現有八個據點,供社區孩子下課後寫作業、學才藝,就像是孩 子的第二個家。二〇一四年陳俊朗決定打造一個自建的「綠色書屋」,經過「以立國際服務」號召,開始以分梯接力的方式製作建材「土磚」,同時也協助原住民部 落石板屋的修復。 「以立國際服務」專門提供「建築」方面的志工服務,目前已在推行的有柬埔寨、尼泊爾、印度、內蒙古、緬甸、泰國等建屋計畫(周頌宜提供) 因緣際會 以立與陳爸共同造屋 一九九九年,原本在台北做生意的陳俊朗,為了準備書記官考試,同時希望可以挽救家庭危機,便回到台東卑南鄉,...
【以愛翻轉 是謂大同】
被九個太陽祝福著的台東,前些日子不敵寒流攻勢,氣溫劇降,掛念著部落裡的辛苦老人家,書屋夥伴帶著厚棉被一家家走訪。 李伯伯一生未婚,獨自住在部落的小平房,晚餐靠著書屋送餐,其他餐就自己煮來吃,身體不好的他,總是彎著略駝的背,笑笑地緊握夥伴的手! 王阿姨50歲,和年老多病的70歲老媽媽住山上,生活清苦,看到夥伴拿棉被上山,搖搖頭說:「我們有棉被了,送給更需要的人吧!」 偏鄉的獨居老人,風燭殘年、家徒四壁,卻對人生感恩而知足,心裡有疼惜、有敬佩,更多的是牽掛不捨,他們要的不多,簡單的噓寒問暖,足已! 「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只要努力 就是美好】
放寒假囉!考完月考的孩子,個個跑來報喜訊~ 剛進書屋就聽到孩子開心大喊:「我這次數學考卷進步18分。」 趕緊向前跟他說:「哇,太棒了,所以你這次考幾分啊?」 孩子依舊大聲地說:「我考28分,上次只有10分。」 另一個孩子遇見書屋老師也衝向前大喊: 「老師,我這次有考10分哦。我上次0分」 好愛這些台東的孩子, 或許在教育體制下他們是不被看見的一群; 但,孩子與生俱來的純真和天份,怎能只用考試分數來評斷呢? 10分很好,28分也很好,只要你們為自己努力衝刺過,都是美好!
【偏鄉 絕不代表永恆的弱勢】
小賢是書屋的孩子,從小父母離異,父親嚴重嗜酒,家裡還有阿嬤和高齡九十的曾祖母住在山上。 因父親無力養家,全家就只能靠著阿嬤彎著老邁的身軀,幫人排荖葉賺取微薄薪水維生,而年邁的曾祖母不小心跌倒,臥病在床,阿嬤肩上重擔沈重地似乎看不見明天! 小賢在國中時,為了逃避回家開始四處閒晃,出現青春期的叛逆行為,說不上壞,卻讓一路陪伴的書屋夥伴憂心不已,為了讓他在成長的關鍵期不致迷失,書屋尋遍各種管道,補助學費讓他到南部讀書,希望暫離充滿負面壓力的原生家庭,轉換新環境,能全力拉這個孩子一把,甚至這個家庭一把! 雖然小賢最後仍中途輟學了,但卻努力地找了份工作,學習自力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