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動態
社區E化
在社區書屋除了書之外,還提供了電腦讓孩子們使用。 非常感謝善心人士捐來的中古電腦,讓孩子可以打字、畫圖......。 昨天好心的呂先生帶著女兒專程從桃園載運維修後的中古電腦,並把設備整理成套!在書屋伙伴們跟書屋小孩的協助下,看著整理成一整套的電腦搬進書屋,讓我們的電腦教室從拼拼湊湊的樣子,整理成看有專業電腦教室的樣子!目前建和書屋的電腦教室已經備齊,還有建農、美和、南王、知本、溫泉等書屋在建置與後續損耗的部份有待整理。 在裝配電腦的過程中,與呂先生聊天:「桌上型電腦比較容易更換零件,在後續維護上面比較好處理......」「網路的配置需要考慮電腦中毒的可能性......」...
很多的願意,是因為被需要
第二次機會、第二個家
書屋的倉庫課輔教室啟用了,雖然還沒有正式通告各社區, 但已經有些家長聞風而來,開始要把孩子送過來上課。 書屋課輔累積了10年的教學經驗,目前多名幹部正積極的將這些知識文字化,做出教材。而隨這近年來連戰皆捷打響了知名度,大知本社區關心孩子課業的家長不斷的想將孩子送過來補習,希望孩子能夠有好的成績。 書屋教育之所以成功不是因為教師有高學歷或是有嚴格的體制規範,反而剛好相反的是書屋能夠花時間陪伴、了解孩子的問題,針對問提核心來扶持學童,而且凝聚了優質的學習氛圍與溫馨的「第二次機會(Second Chance)、第二個家(Second home)」的環境,讓孩子們來到這是輕鬆的,自在的,主動的、...
公共電視 感恩故事集第9集--最愛~陳爸與彥翰 2009/04/21
「養育之恩」-最愛 一個曾經在年幼反應稍慢、行為偏差的扁平足的男孩陳彥翰,由於父親陳俊朗的陪伴克服障礙、挑戰困難。雖然扁平路上步步艱辛,但有陳爸「讀書學思考;念佛學 慈悲;練武練自信;音樂開視野」的鼓勵成為田徑健兒、大家眼中的好學生,他也向老爸學習吉他培養自信、上台表演,活出自己的生命。
慢慢來!希望會長大
成績背後的意義 by小山
看到孩子的成績有所改變! 說真的,本身並沒有花太多的時間在幫孩子有系統地上課, 倒是花了很多時間去瞭解孩子! 這些孩子的資質不錯!加上他們肯努力! 看到他們每一個人慢慢的進步,成績是最好的反應! 但是跟孩子說過,我在意的是成績背後代表的意義! 並不在分數本身的高低,而是到底學習到了什麼? 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計畫 後面還有需要努力的地方! 最近帶著「希望」畫畫,只是單純的陪伴著孩子, 就如同攜手計畫一開始的初衷,讓孩子不要去外面亂晃, 是在社區課輔教室裡面,進行一些活動,現階段是這樣, 至於他何時願意進入套裝知識的學習? 我不知道,也不期待,我對於音樂排毒並不瞭解,...
我會多陪陪她!
書屋不能取代家庭,書屋夥伴也無法替代父母 by陳秋蓉
小岩因為爸、媽的問題,她的話少了、神情有點落寞,問她好不好?她都說:「還好…。」讓人看了很心疼…。 找了個機會和小岩媽媽聊起,媽媽說:「我知道,我會多陪陪她,我一定會多陪陪她。」 一些時間後再看到小岩,話多了,會和同學打打鬧鬧,跟她說話時語氣明顯開心多了,偶爾還會講講冷笑話。我知道是因為有媽媽的陪伴,孩子的愛箱滿了…。孩子只是要爸、媽的真心的陪伴……。 大人之間的問題,傷害了小岩,光照大人的軟弱;但也因為有小岩,讓媽媽變的勇敢。孩子是落入塵間的天使…。看到小岩,想到社區其他的孩子們不一定像小岩一樣幸運,有個真心面對自己問題且用心改善的媽媽。 有人說:「有了孩子才開始學做媽媽、爸爸...
不打不罵、寧願長久等待孩子的真心理念
書屋陪伴理念的形成過程 by陳爸
音樂與課業陪伴 五年裡,孩子從學吉他到組樂團,所以有『小董事樂團』,其實它代表的是音樂陪伴的部份,音樂陪伴:除了小董事樂團,還有其他樂團,還有一堆學音樂的孩子,還有一個森巴鼓隊、非洲舞蹈團。所以我們募樂器。音樂氛圍慢慢在村裡形成,所以開始辦音樂會..。 我們期望孩子可以從學音樂、組任何形式的音樂表演團體到自己創作音樂、自己用影像描述自己的音樂、自己錄音、剪裁、發表..。這些,我們都能提供他們的需要。 五年裡,因為考試需求而產生的課業陪伴,慢慢發展成伴讀形式的課業輔導: 不打不罵、寧願長久等待孩子一個真心的理念,也逐日形成。 與其讓孩子短暫屈就而服從,...
乞丐武訓興學的心情
我怕孩子沒有好好讀書,一輩子要過苦日子 by陳爸
這幾年,常有人疑惑,不領薪,怎麼生活??沒有錢,怎麼發展??沒學歷,憑什麼教學生?憑什麼作教材? 老實說,我也答不上來。 只是整個的八年中,錢方面!從沒錢借錢,自己找時間賺錢,朋友支援,計畫書裡的補助到少量捐款...都有。最多的我想是省吃儉用,只花該花的錢。我如是,夥伴也如是。幾碗白飯、一塊豆腐乳,一杯開水,一群人還是可以『把水言歡』的過好幾個月。 發展是靠不停的行動和不斷的堅持,一點一點累積出來的,跟錢也許有關,但絕不是主因。 教學生、做教材,學歷不是絕對。國高中課程、教材改良,有心就不難,陪過孩子哭過、陪過孩子痛過、陪過孩子笑過的人,也許學歷不夠,...
書屋說從頭
書屋說從頭 以孩子的立場『看』孩子的種種----- by陳爸
最近有不少朋友提:想完整了解書屋、書屋的緣起、書屋的過程、書屋的理想.....。 其實書屋外在的一切,都比不上書屋內在的---單純、多人無私愛的集合體、堅持而不輟的理想重要...。 如果說書屋有歷史,那是八年前,我在經歷了一堆挫敗後回到建和老家,我成長的社區,想考個書記官,好好的陪伴自己的兩個孩子-陳彥翰、陳彥諦開始。 在這一段陪自己的孩子的過程中,無意的接觸了社區的孩子,在很『單純』的情況裡,很『單純』的接觸『單純』的孩子,而開始了很『單純』的陪伴....。這些很多『單純』,開啟了很多新的可能。 單純的陪伴中,真實的看見了、體驗了孩子們的艱苦、孩子們的茫然、孩子們不得不的墮落...
數位時代雙週:數位落差專題2-台東建和書屋(1) 2006/12/15
週刊第144期
O六年8月,台東大知本地區一位不懂電腦的吉他老師陳俊朗,和幾位朋友湊了5000元,租了一棟50坪的透天厝,克服艱辛,點燃了大知本地區e化熱...... 台東建和書屋是教育部電算中心在全國所設立的六十一個數位機會中心(DOC)裡,一個相當奇特的案例。這不是政府單位,而是由當地民眾自發性的募款、自行募集電腦,另行租設場地,成立的一個民間數位機會中心,裡頭有十五台二手電腦,以及高達二十位的電腦志工,在協助社區居民學習數位化。 台東建和書屋位在大知本溫泉旁,一個屋頂看得到太平洋的地方。書屋是在二○○六年八月由一位吉他老師陳俊朗所發起,他結合幾位年輕朋友,共同湊足了五千塊錢,租了一棟五十坪的透天厝,...
數位時代雙週:數位落差專題2-台東建和書屋(2)
四十二歲、六年前才由台北返鄉照顧年邁父母的陳俊朗,對故鄉有著一份飲水思源的熱情。但這個位在台東市郊南方的大知本溫泉地區,除了觀光飯店業者會有興旺的生意外,當地的原住民、漢人,似乎都活在貧脊的經濟環境中。 陳俊朗在部落格裡寫下了他眼中所看到的故鄉:「整個一萬多人的大知本地區,連個圖書館、可以讀書的地方都沒有。大半的家庭沒有閱讀環境,父母沒有讀書習慣,家中沒報紙、沒雜誌、不買書、沒電腦。更糟糕的是,有超過四○%的家庭是家庭功能失常,隔代教養、單親家庭、低收入戶。還有許多表面是正常家庭,事實上問題重重的,二個再婚者組成的家庭、列管的家暴家庭。」 為此,教吉他維生、收入無虞的陳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