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
陳俊朗 300多個小孩的爸
自由時報 2013/3/18
記者林曉雲/專題報導 陳爸(右一)是書屋孩子心中的英雄,也是孩子的靠山,聽他講故事,大家聚精會神、笑得好開心。(記者林曉雲攝) 「剛開始為了挽回妻小,從酒店老闆金盆洗手,完全退出複雜生意圈,走入學校成為故事爸爸,每天幫兩個兒子說故事、教功夫、彈吉他、補功課…;結果孩子的同學來了,厝邊社區的小孩也來了,兩個變3、40個、上百個,到現在有300多個小孩。」台東「陳爸」原來是這樣「起家」的。 自己呷沒飽 養別家小孩 「陳爸」陳俊朗是台東縣教育協會理事長,很多人知道是在幫小孩課輔、提供晚餐,有老師顧,假日會辦活動,有人私下說:「就是那一個自己呷沒飽,還養別人的人。」...
壹電視新聞 陪讀書供晚餐 他蓋書屋助弱勢童 2013/03/04
「建和書屋」避風港 弱勢童「每天有晚餐」
陪讀書供晚餐 他蓋書屋助弱勢童(壹電視新聞) 【壹電視報導】現代社會中,很難想像有孩子三年沒吃過晚餐,為了幫助這些弱勢孩子,49歲的陳俊朗,十三年前,在台東建和成立了第一間孩子的書屋,專門提供地方,讓功課落後的小朋友,有地方念書,晚餐有得吃,這些小朋友,有的被家暴、有的更是學校的問題學生,經過努力耐心陪伴,小朋友漸漸上了軌道,目前已經有七間孩子的書屋,他希望偏遠地區的孩童,需要更多的關注!帶您來看他們的故事。 年少開酒店 「陳爸爸」為孩子建書屋花光積蓄 【壹電視報導】孩子口中的陳爸爸,本名陳俊朗,年輕時開過酒店,但結婚後為了家庭,回到故鄉台東準備考書記官,...
中國時報 “孩子的書屋 弱勢少年避風港” 2013/2/6
孩子的書屋 弱勢少年避風港 作者: 林郁平╱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2月6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林郁平╱台北報導】 十三年前單純返鄉陪小孩的陳俊朗,發現台東偏鄉弱勢的孩子亟需關懷,於是從自家庭院說故事、教吉他,自掏腰包提供晚餐開始,一股腦投入陪伴、輔導孩子的工作,逐步擴大成立「孩子的書屋」,目前已成為四百多個孩童的避風港,讓這群居於環境弱勢的少年能建立信心,勇敢面對人生。 被孩子們暱稱「陳爸」的陳俊朗,原在台東市做生意,他發現讀小四、小一的兒子行為偏差,越來越疏離,毅然決定返回台東知本建和村的老家陪小孩,...
公共電視 感恩故事集第9集--最愛~陳爸與彥翰 2009/04/21
「養育之恩」-最愛 一個曾經在年幼反應稍慢、行為偏差的扁平足的男孩陳彥翰,由於父親陳俊朗的陪伴克服障礙、挑戰困難。雖然扁平路上步步艱辛,但有陳爸「讀書學思考;念佛學 慈悲;練武練自信;音樂開視野」的鼓勵成為田徑健兒、大家眼中的好學生,他也向老爸學習吉他培養自信、上台表演,活出自己的生命。
數位時代雙週:數位落差專題2-台東建和書屋(1) 2006/12/15
週刊第144期
O六年8月,台東大知本地區一位不懂電腦的吉他老師陳俊朗,和幾位朋友湊了5000元,租了一棟50坪的透天厝,克服艱辛,點燃了大知本地區e化熱...... 台東建和書屋是教育部電算中心在全國所設立的六十一個數位機會中心(DOC)裡,一個相當奇特的案例。這不是政府單位,而是由當地民眾自發性的募款、自行募集電腦,另行租設場地,成立的一個民間數位機會中心,裡頭有十五台二手電腦,以及高達二十位的電腦志工,在協助社區居民學習數位化。 台東建和書屋位在大知本溫泉旁,一個屋頂看得到太平洋的地方。書屋是在二○○六年八月由一位吉他老師陳俊朗所發起,他結合幾位年輕朋友,共同湊足了五千塊錢,租了一棟五十坪的透天厝,...
數位時代雙週:數位落差專題2-台東建和書屋(2)
四十二歲、六年前才由台北返鄉照顧年邁父母的陳俊朗,對故鄉有著一份飲水思源的熱情。但這個位在台東市郊南方的大知本溫泉地區,除了觀光飯店業者會有興旺的生意外,當地的原住民、漢人,似乎都活在貧脊的經濟環境中。 陳俊朗在部落格裡寫下了他眼中所看到的故鄉:「整個一萬多人的大知本地區,連個圖書館、可以讀書的地方都沒有。大半的家庭沒有閱讀環境,父母沒有讀書習慣,家中沒報紙、沒雜誌、不買書、沒電腦。更糟糕的是,有超過四○%的家庭是家庭功能失常,隔代教養、單親家庭、低收入戶。還有許多表面是正常家庭,事實上問題重重的,二個再婚者組成的家庭、列管的家暴家庭。」 為此,教吉他維生、收入無虞的陳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