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屋朋友的來信

桃花源不在彼岸

蔡培慧(台灣農村陣線 秘書長)

約莫七年前吧,有機會走訪書屋,腦海裡想像著孩子們散坐書房的畫面。怎知一走進書屋,卻看到阿朗汗如雨下、手起鏟落,正在張羅孩子們的晚餐。那一餐吃得是咖哩飯,嗆辣與甜味卻令人鼻酸。阿朗不會同意我們的鼻酸,他不是一個等待的人,他是面對問題,直道而行,擇善固執的人。當他柔情看著自己的孩子,他也看到了孩子的友朋,即使好長一段時間沒有外援,他也願意窮盡所有,為孩子們備一餐飯,點一盞燈,陪一段路。 溫暖的故事之外,躍然紙上的是人們在困頓中的堅持,孩子們在無依無助無奈的失落中,仍然自覺自重自立彼此支持奮力前行。或許我們都需要孩子的書屋,好放心孩子的未來;更要緊的,阿朗與書屋讓我們知道桃花源不在彼岸,它就在人們付出行動的每一刻。

那永遠的溫柔

讓我付出小小的力量吧

──孩子的書屋後援會 「孩子的書屋」於二○一二年成立後援會,成員迄今八位,都是在社會上卓有成就的專業人士,包括:投資規劃專家、曾任高科技公司的電機博士、高科技公司資深經理;現任互動英語教學顧問、戶外廣告公司高階主管、公關公司負責人、連鎖烘焙公司高階主管、資深媒體工作者等八位。 這八位或放下自己的工作,或帶職,但都把後援會當作人生的志業,他們一次次拜訪書屋,親睹偏鄉孩子與社區的匱乏,拿出自己畢生累積的功力,期盼能為書屋盡綿薄之力,希望能彌平城鄉之間的鴻溝,心願很大,個人力量很小,集眾志卻可成城。 聽他們敘述自己為何要加入後援會的理由,也期許拋磚引玉,讓更多的有心人有不一樣的看見,把最初的感動化為實際的行動。

踏出重要的第一步

尹立伯(曾為孩子的書屋後援會夥伴,電機博士,曾任半導體公司高階主管)

二○一二年的夏天,我參加了一場名為「一個人,可以改變世界」的演講,主講人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孟加拉裔的尤努斯博士。他推廣窮人銀行及社會企業的貢獻,早已眾所皆知。但在這場演說中,我依然感受到他對消滅貧窮的熱情與使命感。他強調貧窮是社會制度下的產物,是系統功能失效的結果。窮人就好比是種在盆景中的植物,埋在土壤裡的種子是正常的,但是長期缺乏社會資源的灌溉,盆栽出來的松樹終究矮人一截。偏偏這樣個巨大而根本的問題,卻不是當前政府機構與政策能解決的。 尤努斯博士謙虛地說,他這輩子都在做幾件「小事」──不過就是最初有個「小小」的想法,把「少少」的錢,借給社會地位「低低」的窮人。他每踏出的「小小」的一步,最後終如滾雪球般,改善了數百萬家庭的生活,也改變了這個世界。 兩個月後,我在台東開始與孩子的書屋結緣。陳爸帶著我們一群訪客到建和書屋,如數家珍地述說著這些年來,他和夥伴們將社區裡已經被社會遺忘、被主流教育放棄的孩子,一個一個地「撿」回書屋,視如己出般地陪伴、呵護著,給孩子們一個溫暖安定的第二個家。 為了重建孩子們的自信及燃起對學習的熱情,陳爸在主流教育之外,開發出適地適性的書屋教材。因為孩子們在書屋有了強烈的歸屬感,因為長期在社區內的深耕,原本困擾著社區的毒品、幫派問題也逐漸遠離。猶記得當天我環視著有些擁擠、有些老舊的建和書屋教室,想像著十多年來曾在這裡進進出出的孩子,如果沒有那個簡單的初衷,他們的生命也許會像那埋在盆景裡的種子,永遠不知道自己可以長成參天巨木。一看著當天孩子們燦爛的笑容和無畏懼的眼神,我彷彿看到了一株株破土而出的幼苗,在寬廣肥沃的土壤上,孕育著他們無限可能的生命。 做一件對的事情、「雖千萬人,吾往矣」地持續做了十四個寒暑,一個人起心動念的慈悲,感召了上百個同工,改變了上千個孩子的生命,改造了一個個的社區。在這個看來充滿無力感氛圍、高度集體焦慮的時代,尤努斯博士和陳爸的故事,在在印證了,想要成就一件事功,就必須踏出重要的第一步,即使只是小小的一步。如果選擇原地踏步,就只有等著世界來改變你了。 我支持陳爸和孩子的書屋,這是我個人小小的第一步。

愛,可以如此簡單卻真實

Jennifer(投資規劃專業人士,現為「孩子的書屋」顧問 )

三年前偶然到台東參訪「孩子的書屋」,深深被創辦人陳爸,和他所陪伴的孩子們震撼。原來,在主流教育的框架壓力之外,台灣的孩子還可以有另一個自由快樂學習的選擇,原本被邊緣化的孩子,可以展開天賦的翅膀。 這三年來,我看見許多支持者,包括我自己,原本在追尋功成名就的世界中漸漸迷失,在追尋煽情火爆的文化中漸漸麻痺,卻在服務「孩子的書屋」事工中,再次點燃不冷不熱多時的生命之火。原來,愛,可以如此簡單卻真實。愛,可以讓我們無所畏懼改變生命中以為的不可能。這本書,會讓你感動,也能讓你行動!

永遠的溫柔

陳依梅(工研院特聘研究,、 清華大學兼任講師、 LiveABC 互動英語教學集團 編輯顧問)

如果你問我為什麼支持書屋,我會告訴你,因為陳爸的溫柔! 當後援會成員尹立伯和Jennifer請我到書屋後援會幫忙的時候,我還是依慣例要先去深入了解一下。在網路上我找遍了所有有關書屋的資訊,一篇篇研讀,心是愈來愈被陳爸的愛心感動。陳爸所背負的是如此的重擔,時時面對資源短缺的壓力,日日透支體力,他仍然堅定的繼續擔起這個重任,是什麼力量十幾年來支撐著陳爸這樣完全的為孩子們奉獻? 我想起了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第四節裡的經句:「愛是恆久的忍耐,又有恩慈。」在恩慈中永不放棄的愛,是如此的溫柔。當陳爸談到孩子們的近況時,我看到他關懷的溫柔;談到孩子們的將來時,我看到他期盼的溫柔;談到陪孩子騎單車環島一周,孩子們完成艱難行程而激勵的信心時,我看到他以孩子為傲的溫柔;面對著書屋自力更生的菜園時,我看到他寄望提升整個社區的溫柔;教孩子們彈吉他時,我看到他懂得孩子心靈需求的溫柔。去年書屋在台北辦了一場感恩音樂會,孩子們精彩的表演讓人驚喜,陳爸堅持當晚不募款,因為孩子們來是要以歌舞來感謝大家的支持,而不是為了錢而表演,我看到陳爸呵護孩子們自尊心的溫柔。 我支持書屋,支持陳爸,因為他的溫柔,那綿綿不絕,永遠的溫柔。

一個可以卸除三五○顆不定時炸彈的地方

田 馨 (戶外廣告整合行銷主管)

自己是五個孩子的單親媽媽,感同身受。曾在養育五個孩子最艱困時,詢問過家扶中心,若無法養這五個孩子,這五個孩子怎麼辦?家扶中心的回答是會送到五個不同的家庭去寄養。天啊 !這個家不就散了?從此養五個孩子的意念深植心中,再苦再累皆咬牙撐著。一晃二十年,這二十年是如何過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只有我自己知道自己經歷過什麼?受過什麼?當我了解書屋,認識書屋後,十三年照顧上千位孩子,若沒有強而有力的後盾,沒有大型企業團體支持,陳爸是怎麼過的?是怎麼撐的?我自己經歷過養五個孩子的狀況,我心裡很清楚。對書屋的感受。對陳爸的心疼,不由得從心裡蔓延開來,而決定當一輩子的義工。 書屋是避風港,是肚子餓了有飯吃,是放學了有個地方去做功課,受了委屈有人可以講可以哭訴的地方,是一個充滿愛的地方,是一個教孩子勇敢面對學習成長的地方,更重要是,它可以卸除三五○顆不知在何時在何處會引爆的不定時炸彈。 請用心看這本書,在這世風日下,人心愈來愈不溫暖的當下,希望能喚起什麼?能讓您看到什麼?能讓您有什麼行動?有什麼決定?我拭目以待。

生命陪伴沒有時間表

每去一次 心就糾結成團 By吳子平Ruby(光鹽公關公司負責人)

我的好友都說我是個跨不過泰山收費站的人。而這近半年來,我怎會如此頻繁的往返台東?我既不是去旅遊,也不是去度假或探親。 在一次商務聚會中,認識了現任孩子的書屋後援會會長 尹立伯博士,透過他介紹邀請,當我收到關於書屋的簡報檔時,我坐在電腦前淚流滿面,哭到不能自己。我是個母親,有一雙年幼稚嫩的兒女。我努力呵護他們、教導他們,用盡我所有的資源,卯力供給這雙寶貝我認為的最好,從來無法想像這些沒有父母正常照顧的孩子會是如何?去台東看看孩子,每去一次,我的心就揪結成團;每一次抱抱他們,我的心就痛一次。多麼單純的笑容、多麼純真的孩子,其中不少孩子跟七、八十歲的爺爺奶奶過生活,原來這叫隔代教養。 台東人口數差不多是台北市北投區人數的大小,囿於交通不便,有生產力的多半遠赴他鄉,留下來的就是老弱、相對沒有生產力的人。書屋收留的是一些曾被家暴、性侵,甚至有目睹兒(曾親眼見至親自殺或被殺現況,我知道有個孩子從此過度驚嚇到說不出話來)有的孩子被貼上壞孩子標籤…像這樣家庭功能不彰的狀況,彷彿是電視播報的新聞,居然就在我眼前!這些不單單只是故事,而是在東台灣每天都有人在過的真實生活。 生命陪伴沒有時間表,無法用績效、KPI 等標準來丈量。孩子的書屋需要你也跟我一起來支持及陪走。這些孩子都是健康單純的孩子,只是內心傷痕累累。只要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我們願意陪伴同行並傾聽一段時間,您就會像那風箏的線頭,讓他在失意失落失望時,回想起曾有人那麼在乎過他,孩子就會轉往正途走去。 我曾思量,我個人小小的力量,能夠做的實在有限,但我若用力透過大眾傳播把書屋發生在東台灣的真實故事散播出去,讓大眾更了解書屋如何用生命在陪伴孩子,必定能感動每一位閱聽者,化為行動參予支持孩子的書屋。 我支持陳爸,支持書屋的每個陪伴者。謝謝你們用生命默默陪孩子走出幽黯路。感謝上帝的帶領,讓我有機會成為書屋後援會的一員,讓我能看到自己不同的生命價值。

因為有人牽掛著你

滋潤人的,必得滋潤 BY古碧玲(曾任媒體高階主管,現投入設計產業創業)

選擇支持書屋,也許該從我念初中時開始說起。 從小把戲多的我,被父母送到一所管教十分嚴格的天主教私立女中,除了希望我專心念書外,更怕我走偏。 國三那年,壓不住躁動叛逆的心緒,與四位不安於教室的同學,五個女生展開了「在路上(on the road)」的翹課探險之旅。每天約好翹課的時間,先把書包從草坪扔到學校圍牆外,假裝要去對面的宿舍,一踏出校門,五人抓了書包拔腿就跑,足跡遍布台北公館的東南亞戲院與西門町的電影院,沒看他個三、五部經典西洋片,不可能走出電影院。電影嗑飽了,來碗灑了香蕉油的蜜豆冰則是結束一天翹課的必行儀式。 國三整整一年,沒上過幾堂課,科科課本簇新。聯考將近的某一天,五人翹課在學校附近站牌等車,被班導師逮個正著,還來不及轉身開溜,她當場怒叱著:「站住!還去哪?妳們准考證都不想拿了嗎?」依稀記得有幾個他校男生看著我們,在一旁訕笑著。 導師氣得時不時跟父母數落我有多離譜,那不是國中第一次被校方或老師告到家裡去。國一住校時,學校餐廳最愛炒青椒炒肉絲,一聞那青椒氣味,立刻反胃的我,總是隨便扒幾口飯就匆匆下桌。但素來調皮搗蛋的我被修女盯上了,規定我即使吃完飯仍不准早早離開餐桌。 關鍵的那一餐飯,我如常速速吃完飯後,與其百無聊賴坐在桌前等著,索性起身幫同學打飯,赫然發現飯裡居然有隻蟑螂!我反射動作撲打它並大聲叫到:「有蟑螂!」穆修女(迄今我還忘不了她的姓名與臉孔)立即快步前來揪住我,要我閉嘴,「妳不吃飯,還要搗亂!」高中部的學姊們看不慣跳出來幫我讚聲:「她吃完了,我們都有看到。」穆修女益發惱羞成怒,扯著我,揚言要教父母來校讓我辦退學。 懂事後就講求正義公平的我,豈容被別人冤枉?穆修女逼我認錯,「我沒錯,為什麼要認錯?」最後,反正千錯萬錯都不是校方的錯,我未遭退學卻被懲處了。 謹小慎微、奉公守法的父母認為這個女兒幾乎快要完蛋了;我照常玩我的,心底偶爾會浮現小學五、六年級的導師鄭熾昌老師對母親說的話:「這孩子很聰慧,如果願意好好讀書,一定會上台大的。」安分念書,對花頭多的我必然很難,雖然沒上台大,但終究未變成父母憂心的太妹,有人未曾放棄過你,恰似為你在駛往歧路前踩了煞車。儘管大學四年免不了還是會翹課,踏出社會後,卻在自己能掌握的分寸間逐步篤定下來。 回想那段叛逆歲月,天天混跡西門町,卻頂多是幾個愛看電影的文藝少女而已,正因為鄭老師的期許,提醒著自己還有個老師對妳期盼甚殷,妳不能叫他失望:「妳不能變壞,要不然鄭老師會很傷心。」老師的掛念彷若是頑劣青春期孩子的港岸,隱隱牽引著你,時間一到,倦鳥終究還是知返了。 還好有鄭老師的牽掛與憂心,即使日後未能有多大成就,終究未踏入歧途,造成社會負擔。 走過從前,看著書屋的孩子,深知那陪伴者的角色有多重要。這些很少有人在乎、被家庭學校放牛吃草、棄而不顧的孩子,如果沒遇到陳爸與書屋的眾位陪伴者,只要有人在歧途路口向他們招招手,缺乏愛的他們可能分不清是被利用還是被關心,就會如飛蛾撲火般奔向毀滅的道路,甚至一生無法回頭。 唯有這些過盡千帆的陪伴者,能夠應付孩子們背後那些殘酷自私大人的衝突與挑戰;也唯有看盡人性的他們,在自己破碎的心被書屋這環境補綴後,才能有那千絲萬縷的溫柔與耐性,陪著孩子堅強地面對顚躓的生命,在貧脊的砂礫中開出強韌的繁花。 每個書屋陪伴者都如同「沒有三兩三,不敢上梁山」的好漢,即使幾位大學才畢業一、兩年的年輕老師也敢於定睛在孩子生命中最不堪的部分,剝開孩子潰爛的身心靈傷口,為孩子療傷。 被需要、被關愛,是做為人維持生存意志的充分必要元素。日後,當這些孩子若對自己的生命感到憤懣、鬱卒、困惑,甚至忿忿然想全盤推翻、棄絕自己時,或許會想起曾經有人心疼過他,那一絲絲牽掛,或許能讓孩子有繼續走下去的勇氣。 「好施捨的,必能豐裕,滋潤人的,必得滋潤」我一直很喜歡這段箴言,書屋的台東夥伴們為台灣社會節省了難以估計的社會成本,即便無法量化出來。你們做的,我做不到,那就讓我以個人微小的力量支持你們,感謝你們。

不只捐錢,也要捐人

黃仲豪(曾任宏達電資深經理)

在營利組織工作的最後那段時間,心頭反覆浮上一個問號:接下來的人生,該怎麼做更好的利用?那時陳樹菊阿嬤的故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頓悟累積天上的財富才是更有意義的人生。離開工作崗位之後,在機緣巧合之下,認識了書屋,也認識了陳爸。 陳爸和書屋的夥伴們,在過去的十幾年來,一直在顛簸之中,奮力的照顧過上千個孩子,這些孩子的狀況不一,共同的是書屋的陪伴和療癒。在參與書屋後援會的這段時間裡面,與書屋的夥伴互動愈多,學習的也愈多,深感書屋夥伴不受世俗所羈,陪伴每一個孩子走不只一里路,這種精神在追名逐利的喧擾塵世之中殊為少見,很高興台灣還是有很多這樣的人、這樣的組織堅守在各個被需要的地方。希望台灣未來有更多的各界俊彥,不只捐錢,也願意捐人,讓每個孩子都能得到陪伴、照顧、教育、和機會,這些,是每個孩子,都應得的。

看見了不一樣的「豐盛」

楊郁雯(現任哈肯舖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身為基督徒, 將「愛」掛在嘴邊,似乎是極為平常的;年近半百,正值要努力衝刺事業,好儲備人生下半場的足夠老本時,遇到要實際付出行動來對這社會關懷,總還是積極度不夠;然而,心中總有個縈繞不去的聲音:「不要等,愛要及時」。 在姊妹的交流中認識了書屋,認識了孩子們口中的「陳爸」-這位半輩子在摸索人生,半輩子在為不認識的孩子們付出生命的男士,從世界標準來看,他是不足的、是缺乏的,但我卻看見了不一樣的「豐盛」。 與外子中年再度創業後,想讓企業能為社會做些什麼, 所以每年總會與一些公益團體合作,開始牙牙學語地學習如何成為「社會企業」,從只是「合作關係」到把自己投入, 成為「孩子書屋」台北後援會一分子,與一群生命順序以及世界價值觀不一樣的熱情志工夥伴們同工後,看見了也聽見了這些孩子們的需要,不是一頓飯而已,更是要有人陪伴他們度過那缺乏、走過那恐懼,有些小海鷗天生羽翼較不豐厚,但這並非命定就無法翱翔,只要用愛心耐心陪伴、訓練他們,仍然可以如鷹展翅上騰。 社會結構問題造成的城鄉落差,政府制度改絃更張或可以等,但這些孩子們是不能等的。讓我們一起陪他們走那一里路,相信他們可以飛得更高更遠!

頁面

訂閱  書屋朋友的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