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讓孩子去經驗,孩子才學的到責任

文:國高書屋負責人 林峙翰老師

在與孩子互動的教育現場,或是家庭中,身為大人的我們最常見的毛病之一就是不敢放手。我們常常在事件發生前,就不斷耳提面命的提醒,教孩子小心這個小心那個;在事件進行的當中,一直在小孩身邊教他這樣做那樣做;然後在事件的最後,又不斷的訓誡孩子早應該聽我們的,否則也不會到現在這個地步,好像孩子需要為這個不完美的結果負責一樣。但讓我們退一步想想,我們真的有讓孩子負責嗎?我們容許孩子為不完美的結果負責嗎?還是我們只是需要孩子,為了我們期待落空、跟失望的情緒負責呢?

週日,帶著書屋的孩子們,參加了運動組夥伴所帶領的海洋獨木舟體驗課程。孩子是興高采烈的,可以玩到水,還可以划看起來很酷的獨木舟,甚至未來還有機會可以划出海,報名參加的每個人,無一不抱著十二分的期待。活動中,有一個重要的環節,是要把重達2、30公斤的獨木舟,從車架上卸下來,先搬到岸邊放置。這個過程,孩子必須參與,不僅為了讓他們更完整的體驗到課程的全貌,從中也能學習團隊合作、並為自己的體驗負責。其中一個孩子,雖然已經國中了,但由於先天的問題,他的右側手腳活動度較低,肌肉力量也較弱。看著他也準備跟其他孩子一樣,兩兩一組搬一艘重重的雙人舟,心中不禁冒出許多擔心害怕,擔心他會不會跌倒受傷,會不會摔到船。我再三詢問孩子:你覺得你可以搬得動嗎?孩子猶豫了一下,帶點不確定的回答:我可以。我知道他在逞強,但想起李崇建老師曾分享的話,大意是:在考量一切困難跟風險之後,大人要放手,讓孩子去經歷、去跌倒,這樣孩子才學得會責任。雖然擔心,但終究還是決定尊重孩子,讓他試試,而大人在旁做好準備。看著他努力地抱好船,身體有點不穩地慢慢走到岸邊,心中除了擔心,還是擔心。不幸的是,當天下雨,地上因雨水而溼滑,孩子一個不小心,真的滑倒了。所幸只有兩三處擦傷跟瘀青,並無大礙。但即便如此,也嚇出大家一身冷汗。檢查完孩子的傷勢,確定還是可以繼續體驗課程,我問孩子:剛剛跌倒感覺怎麼樣?孩子有點不好意思地說:我很想要幫忙,我不是故意的,船真的很重。我點點頭說: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沒有怪你,還好沒有傷得太重。從這件事情當中,你體會到什麼?孩子側頭想了想說:我覺得下次我還是不要搬船好了,太危險,我可以去做其他事來幫助大家,才不會幫倒忙。聽到孩子這麼說,表面上點點頭給他簡單的肯定,心中是滿滿的感動。雖然跌倒,但從中孩子知道了自己的能耐,知道逞強的後果,用自身的經驗學到了很多事。而這些體會,是我們大人講再多都比不上的,因此,他學到了他的責任。

另外一個大女生,剛好遇到生理期來,前一天就很忐忑,不知道會不會影響到她期待的體驗活動。到了活動當天,我們大人直覺的認為,既然生理期來了就不要下水,免得麻煩,所以直接告訴她,今天就在岸上幫忙拍照就好,別下水了。當下我並沒有想太多,督促其他孩子繼續進行課程。正當其他孩子已經著裝完畢準備下水,我不經意瞄到這個大女生,才發現,她一個人靜靜在岸邊看著我們,整個人像洩了氣的皮球,失望難過沮喪生氣,種種負面情緒藏都藏不住地從她的表情中展露無遺。這才驚覺,我們不讓她下水,主要是怕麻煩,但到底有多麻煩,會麻煩到無法處理嗎?其實並不會。換個角度想,不論後果多麻煩,這不正是孩子需要去經驗的嗎?而我們掉入了習慣的陷阱,在孩子經驗之前就先踩剎車,差點就剝奪了孩子難得的體驗機會。想清楚之後,我回到孩子身邊,詢問她:妳是不是很想下水?孩子為難的說:沒關係啦,就這樣吧(慣性的聽話跟服從於權力位階)。我平靜地再詢問一次:告訴我,妳是不是真的很想下水?只見孩子猶豫了幾秒鐘,看著地上,這才默默地點了點頭,小聲地說:我很想………。後來我才發現,其實她早有準備,該帶的該準備的樣樣俱全,唯一沒準備好的,是大人的擔心。充分溝通之後,孩子知道自己可以參與到什麼程度,我們也有所準備。最後,擔心會發生的,什麼也沒發生,孩子不僅開開心心的體驗了獨木舟,也經驗到有別於一般跟大人的互動過程。

我相信,對孩子來說,這些經驗是寶貴的,而對身為老師的我們,何嘗不是。大人們若能多些準備、多些信任,少些限制、少些不必要的擔憂,孩子可以有更多好的體驗、好的學習。而這也是書屋一直想給孩子的:在生活中體驗,在體驗中學習。

更多關於書屋的故事https://www.bookhouse.org.tw/story

定期定額捐款,支持書屋日常陪伴,謝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