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霸凌背後是一顆期盼被理解的心】

前幾天威爾史密斯的新聞在各大媒體上被強烈放送,不論是拿身體特徵開玩笑就是不對或動手就是不對等各方的論點,都有各自的擁護者。
 
在校園裡,從身體特徵衍生出來的玩笑層出不窮,世界第一胖、臭人、酸女…尤其功課不好、家庭衛生環境不好、身體特徵明顯的孩子更是容易成為大家開玩笑的對象。這些玩笑一不小心就會變成言語霸凌,在孩子心底留下深深的傷痕。
 
有的孩子會奮起反擊,但更多的是陷入負面迴圈,覺得自己真的不好、覺得自卑,或者開始自我矮化、過度自嘲,試圖藉此博取大家的認同,淡化被傷害的感覺,也有孩子會加入霸凌者的行列,用一起取笑他人的方式來躲過被霸凌的命運,不論哪一種,對孩子來說都在心裡留下了一道傷。
 
在書屋我們怎麼面對孩子說他們在學校被言語霸凌,又或者當我們發現孩子言語霸凌其他人時是如何處理這些情況的呢?
從體貼善惡形成的脈絡開始。
 
其實不論是霸凌者或被霸凌者,都需要被好好地陪伴。很多時候,霸凌他人者在心底累積著許多不知該如何發洩的情緒,在不知該如何正確發洩的情況下,便藉由開同學玩笑、刺激同學來抒發。
 
因此在好好陪伴、安撫被霸凌者的同時,也傾聽霸凌者為什麼說出這樣的話,發生了什麼事讓他有什麼樣的感覺。一開始孩子可能什麼都說不出來,因為過往從來不曾有人真的想聽他們說話,「反正你就是壞」、「每次欺負同學的都是你,這次一定也是你對不對?」
 
但一次、兩次,當孩子發現我們真的有要聽他說,並且不會先入為主的責備,孩子會漸漸建立起信任,相信大人真的願意聽自己說話,漸漸的便能夠說出:「因為他剛剛先瞪我」、「因為他身上總是有鼻涕本來就很噁心」等等淺層的理由,再下一個階段,孩子會在自己罵完人、對方跑去告狀前,就先衝去找書屋老師說:「我剛罵XX是因為他先說我...所以我受不了了!」
多次反覆說與聽的過程不斷練習,有助於孩子學會釐清自己,找出心理覺得不平衡的地方,並好好的組織語言表達自己。最終大人也更容易覺察孩子互動中不平衡的發生,甚至能提早給予協助。
 
解決霸凌的問題,不是譴責或強力禁止,因為這樣的方式只會讓霸凌變得更隱晦難以處理。看見脈絡,才有機會對話與改變。
沒有孩子一開始就想當壞孩子,當孩子們都能夠好好地被傾聽,好好地被接住,他們便能夠開始接納自己的情緒,找到恰當抒發的方式,當孩子能夠好好面對自己,那麼修復彼此關係的第一步就已經踏出。當孩子不需要以錯誤的方式抒發自己的情緒,那麼霸凌的情況自然也會跟著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