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勢,就該被遺忘?

一個被共同允許的錯之二 -by陳爸

書屋的孩子回來了,帶著一臉的沮喪和說不出的情緒。 他們不是資優班,不必留到晚上7:00,可以早早回家。
他們不是資優班,其實感覺上自己蠻有罪惡感的,因為常有人提醒。學校裡,家裡‧好像自己做錯了什麼。
『去學校真的不知道怎麼辦!聽不懂也不想聽,每節課就不知道做什麼啊!』
「還是每天考試啊!考不好就打啊!」
「怎麼讀?又看不懂!」

「問老師?有想啊!老師都叫我們自己應該把基礎打好啊,啊我就不懂啊!也不知道要問什麼。」……..。

這是國中一年級普通班學生的生活。
也許家庭因素,也許自己不努力,也許…..。所以功課不如人,所以品性常常自然的被質疑,能力常常被忽略,尤其在和成績好的同學比較時。
運動能力好的,會被聯想成──「頭腦簡單,四肢發達」會擔心,「有什麼前途」。
音樂表現好的,大概免不了被歸類到「不務正業」,前途問題一樣擔心。
他們不喜歡上學,常覺得無聊。
這是國一,上了國二,對話就常是「…..」「…..」。開始拒絕,拒絕關心,拒絕對話。開始尋找,也同時開始放棄。

我常為這些孩子難過,不僅僅是他們正在過的處境,更是他們未來可能須面對的。
一個因為弱勢,家庭弱勢,經濟弱勢,教育弱勢….的孩子,是不是就必須被遺忘?是不是就應該承擔起往後可能一輩子的弱勢,還包括他們的下一代?

不知道這樣的情況是不是大家都默認了,也允許了。

我相信這樣的情形,大家是清楚的。
教育政策,在思考上,是不是真的有將這些情形納入考量,還是在大眾管理的為難裡,預算不足的為難裡,這些是無法兼顧的。
學校單位在執行上,是不是真的沒辦法找到一條路,可以試著解決一些問題還是績效比還子的未來重要,前途比真實重要?
家長是不是對這種情形都真的同意,不管成績好或不好,是不是就要讓自己的孩子去面對你都不同意的狀況,而還要裝著千恩萬謝?

孩子們都回去了,書屋有些亂。
看著孩子留下的紙張和橡皮擦屑,想著他們的為難,真的有難過,也有些孤單….。

阿朗95.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