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屋說從頭

書屋說從頭 以孩子的立場『看』孩子的種種----- by陳爸

最近有不少朋友提:想完整了解書屋、書屋的緣起、書屋的過程、書屋的理想.....。

其實書屋外在的一切,都比不上書屋內在的---單純、多人無私愛的集合體、堅持而不輟的理想重要...。

如果說書屋有歷史,那是八年前,我在經歷了一堆挫敗後回到建和老家,我成長的社區,想考個書記官,好好的陪伴自己的兩個孩子-陳彥翰、陳彥諦開始。

在這一段陪自己的孩子的過程中,無意的接觸了社區的孩子,在很『單純』的情況裡,很『單純』的接觸『單純』的孩子,而開始了很『單純』的陪伴....。這些很多『單純』,開啟了很多新的可能。

單純的陪伴中,真實的看見了、體驗了孩子們的艱苦、孩子們的茫然、孩子們不得不的墮落...。而這些孩子們的種種艱苦,幾乎全部來自於大人世界裡無謂的需求:

大人世界裡,求名、求利、求面子、求美好未來、求滿足自己慾望、求滿足他人期望、求.....。但老實說,在陪孩子的過程裡,我很少看到有人是『求』孩子的需求被滿足,以孩子的立場『看』孩子的種種...。

更具臨場感的舉例說:

一個十歲不到的孩子,因為父母離異,父親酗酒..。他開始面對沒有媽媽、一天只有學校的中餐可以吃,要躲從小就當成偶像的爸爸喝醉後的皮鞭追打,要應付沒寫作業,從老師來的責備,甚至處罰,和接著來的『壞孩子』標籤...的生活。這樣的日子,是一日接一日。

當他恨透的這些生活在上了國中之後,會更劇烈的變化。

國小沒學好,國中課程聽不懂。老師繼續罵、繼續以『壞孩子』的規格對待,不准反抗、不准逃學...。即使他想做好孩子都沒機會。
一路走去,他能不墮落?他能不憤恨?!學校要求的知書達禮、孝順父母、友愛同學...對他會有意義??

印象很深的是,他爸爸死去的那一天,他沒有悲傷....。他爸爸出葬那一天,好說歹說他還是沒去....。

當你看著這遭遇的當時,如果換個立場,這故事發生在你身上,你..會怎麼做,怎麼自處?會不會比這些小孩堅強?

當你知道他背後的這些,偶而幫他、他們被家長、老師打後的傷痕擦著藥,氣憤非常,再看著他反過來安慰你,『沒關係啦!!又不會死...』,你心痛不痛??

社區孩子的故事裡充滿類似的悲劇,舉不完....。

在這些孩子發生的事,都一一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時,再看著家長說他孩子的種種不是,看著老師數落孩子的種種不是...。心裡會有不同的看法。

在這些孩子發生的事,都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時,再看著學校校長談著他的治學理想、看著教育當局官員談著關係個人前途的政策規劃,看著雜誌上口沫橫飛的敘述著夜店的奢華生活,看著選舉競選時的政見演說.....。心裡真的會有不同的想法。

這些,有的是推諉、傲慢、治學業績考量、個人未來考量。看不到孩子的角度,看不到孩子要的東西...。

也會忿恨,也會想噴噴口水,而每每讓人將心平靜的,都是孩子的單純。單純的 笑,單純而親密的叫著你!!沒有任何企圖的跟你說:『辛苦了!加油喔!』,會讓人很清楚的意識到,這些紛爭、口水,不重要.....。
 

孩子愈來愈多,直到庭院滿了

我、我們選擇單純的做。

在我家的庭院,陪了孩子五年。

聽他們說心事、聽他們說誰愛誰、聽他們罵大人和偶爾展示的被打痕跡。

他們覺得我吉他彈的好,我教他們彈吉他。他們想聽故事,我說故事給他們聽。要考試了,我陪他們讀書。被欺負了,想學打架,我陪他們練國術,邊練邊教武德。他們覺得寫書法很酷,我教他們書法.....。這樣過了五年,學生愈來愈多,直到庭院滿了...。

孩子需要一個場所,所以第六年,在開拓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蔡淑芳的支持下,我們租了一個場所,七拼八湊的讓它可以使用,孩子們稱他為建和書屋,(因為他們覺得裡面有很多書)。

因為理念相近而一起努力的夥伴,從自己社區、鄰近社區來的,一直擴大,到台東縣社區、台北朋友、企業基金會、民間社團、個人…都有。

現在即將邁入第八年,目前長期在建和書屋陪伴孩子的有七個人,全職、不領薪、一天工作N個小時...,還有來自各地方的朋友捐物品、付出時間到書屋幫忙、付出智慧為書屋思考、打點細節...。

這八年,因為孩子、因為理念,我、我們選擇---just do it and good for 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