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者專題【廢墟裡的少年】,採訪後記

20171101 記者:張瀞文

(影片來源:報導者 The Reporter 【廢墟裡的少年)

謝謝瀞文來到台東,為了專題跑遍全台各地採訪不同單位及個人,十分用心!於她個人臉書看見這篇感性而又精準描述現況的貼文,詢問意願後於此分享,再次感謝。

書屋長期陪伴台東大知本地區的孩子,國小到高中;在校學習低成就的孩子們,書屋提供多元教育,如運動、音樂及各式社團,重新獲得學習的快樂與成就感。邀請您,一同支持書屋,讓好的堅持繼續!謝謝!線上捐款由此去:https://goo.gl/1A5F1U


那天採訪的是一個17歲的男孩,從小就失去爸爸、每天都在擔心媽媽也會從生命裡消失。
 
採訪最後我問他:「如果有100萬你想做什麼?」
我們開始聊他有哪些想買卻一直沒辦法買的東西....突然他問我:「這一百萬怎麼來的?」
我哈哈哈:「我也不知道,就,天上掉下來的。」(心虛)
然後他認真的跟我說:「如果是那種樂透得到的(不是自己的努力),就全部捐出去,是自己賺的才會花。」
 
嘻嘻哈哈中,我心裡「啊~」了一下。
誰會這樣想?我不會。
而他會,他們會。
 
在這個採訪過程裡我遇到好多這樣的少年少女。
很多人在說生命故事的時候都讓我覺得,他們明明生命處境如此艱難,卻有著美好珍貴的心,在流離失所中有種不服輸與堅毅,想要努力憑自己的力量,掙得生命的掌握感。

而我們的教育真的辜負了他們,為多數人思考、層層框架的教育裡,這些孩子只是「他者」。他們不但沒有獲得應有的學習,還被標籤為失敗者,再施予「補救」。

 
但是我也看見了有許多大人們真正看見這群孩子,「接住」了他們。只是在目前的體制,接的好辛苦。
 
「我的夢想都是『脫黑』,有正常的世界過生活。」這是一個每天進出生教組、在宮廟出陣頭、成天烙人幹架的孩子的夢想。對他來說,有幾個愛他的大人、有一群傻哩傻氣嘻笑打鬧接納他的朋友、有一個家可以吃飽穿暖、有那麼一刻可以單純享受「這題數學題我解出來了!」的喜悅感,這些許多孩子的「日常」,是他不及的夢。
 
希望有一天,這些在主流教育系統的「他者」,不再被排除,他們就是「我們」的孩子。
 
我沒有要寫一個悲情的故事,只想試圖說清楚,看不見的框框、理所當然的規範如何捆綁著真正的教育,如何阻隢我們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孩子。
 
感謝報導者這個合作機會,一起做了我覺得很重要、我自己也很想做的專題。
 
我的兩篇文章:
學校KPI為何讓少年們脫隊?https://goo.gl/d1ZCUL
飛夢林,和會館和毒品搶孩子 https://goo.gl/sv1Mte
完整的專題(還有一隻很棒的影片)https://goo.gl/GnpPXi
 

懇請您!在書屋面臨危機的時候,
成為支持書屋的力量,持續陪伴台東孩子們安心長大。
 
*捐款資訊如下*
銀行:合作金庫台東分行(006) 
帳號:0390-717-393018
戶名:財團法人孩子的書屋文教基金會
 
線上捐款連結https://goo.gl/1A5F1U
更多捐款資訊:https://goo.gl/pa41J5
 
邀請大家幫忙轉貼與分享,
讓更多朋友看見書屋的故事,一起支持書屋,謝謝您!
聯絡我們:089-513663 / ttbh99@bookhouse.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