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速八十公里的機車,跟一個在風中嘶吼唱歌的騎士,
大概是描繪早晨樣貌的我最好的寫照。
好像不這麼做,一天就不會開始一樣。
拉上拉門,進協會辦公室,
開始整理前一天去知本社區訪視居民的身體資料。
一邊埋怨社區中為何有這麼多飲酒、三高、痛風的居民,
沒有好好在控制病情,
一邊又在腦中不停轉著一些想法跟點子。
同事鎮宇幽幽笑著,從旁邊經過,打斷了我的思緒。
他說,社區一位街友的疥瘡情形,似乎又惡化了。
「又是他,上次才因為他的燙傷傷口潰爛,去幫他處理過一回。」
我趕忙拿起筆,查幾個方便閱讀的衛教資料,
開始在紙上列下我們要協助處理的事,
包括訪視、購買疥蟲藥物、熱水處理衣物、被褥、家中清潔消毒等,
然後與街友的主責社工滄哥商討,是否要請街友的女兒前來協助清潔等等。
社區面臨很多健康問題,社區的力量到底能夠如何運用呢?
像是血壓、血糖、傷口換藥、叮囑吃藥、身體清潔、居家清潔等,
是不是能夠訓練一些社區的媽媽來幫忙呢?
午後,帶著簡單的醫藥箱,與合作的藥師送完社區居民的藥物後,
順道去看一下那位街友,看到他時就注意到他不停的搔抓,
掀開衣服,果然,疥瘡的情形蔓延了,
雖然已經請他塗抹了藥膏,
但是可能因為他沒有辦法把床單被褥拿去清潔,才導致情形惡化。
於是聯絡了社區里長跟女兒前來溝通與幫忙,開始一系列的處遇。
回到辦公室時,已經是下午四點半,一轉眼又要下班了。
我們常常必須耗費一天的時間,只為了處理一位居民的突發狀況。
健康,離這些光生存就不易的人實在太遠了。
「唉。」,一天常常是用一個嘆氣作結,
我時常在想我們做了那麼多關懷社區健康的事,
究竟消磨了多少自己的心力。
但一想到上個禮拜,剛協助完一個阿嬤穩定了氣喘問題,
又帶藥師送藥到家裡,並且細心跟他解說藥物的使用,
他不停的道謝與感恩的神情,
就覺得自己在做的事,
好像,還是有點意義的。
明天,來嘗試聯絡幾個社區的媽媽吧!
看他們願不願意學習一些幫忙照顧人的技巧,
一起來為社區健康做點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