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的陪伴,帶來的力量與改變】

小豪(化名):
是在家裡大廳,媽媽咬著棍子生出的。
因為爸爸媽媽對養育孩子責任認知很混亂,所以他從會爬開始就被送來書屋。
父親嗜賭,母親有成癮行為,家裡被認定是極度貧窮。
他長大的家,一片薄木擋風雨的門,殘破的屋頂和人畜共活的居家。
到附近的魚池打水是這個家的用水方式。
媽媽四處帶回來的剩菜再加熱是家裡最常煮的餐點。
這種生活,比較真實的描述了什麼是貧窮。

小美(化名)
國小來到書屋,因家裡貧窮而瘦弱不堪,除了炯炯有神的眼睛之外,看不到這個孩子的未來。
身體療養、心靈撫慰、從新學習功課…一步一步的陪著。
慢慢有笑顏與健康,配著炯炯的眼神,慢慢看到這孩子不服輸的未來。
從高中開始,一路半工半讀完成學業,
為了分擔家中經濟,畢業後靠自己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

小蔡媽媽(化名):
因為家裡孩子來到書屋而接觸到小菜媽媽(化名)。
智能較低,教育受的少,婚姻數次,七個孩子。她說就沒遇過一個好人。
一直生活在困頓中,領著救濟金過活,卻是成癮行為者。
生活的重心跟社區裡領救濟金過活的族群一樣:
領救濟金,把救濟金花光,閒暇打打孩子。

書屋從接觸到帶領,從帶領到教育、安排工作、輔導進入職場,花了六年。
過程就不說了,單戒除她的成癮行為就夠嘔心瀝血的了。
現在在書屋裡上班,明年應該可以獨立工作。

他們是一家人,小豪和小美是小菜媽媽七個兒女中的二個。
他們大約是弱勢社區弱勢家庭的小縮影。
書屋照顧這樣的家庭約有70戶。
不想對照顧過程的衝突與辛苦多作描述,那是容易想像的,
想說明的是:
社區裡這些族群大概佔了1/3。
這1/3是社區弱勢的理由與原因,也是選舉的鐵票區,更是沒人想搭理或者說敢處理的一區。
但這1/3卻是社區興敗的指標。
這些年的經驗,我們的確相信,這1/3的翻轉就是社區的翻轉。
無論是5年、10年、15年或更多時間。

阿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