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走一段路

2021度度客集資回饋品––音樂專輯 《一起,走一段路》

| 非賣品:孩子的書屋公益集資計畫回饋 謝謝支持【孩子的書屋 ♫ 因 樂愛 無所畏 ♫】,我們一起,走這段路。 划著獨木舟、騎著腳踏車、爬著未知的山路,身邊都有你、有我、有他,一起走一段路,或許路途上有困難、害怕,但沒有關係,我們一直都在!我們一起經歷、一起面對,也陪伴彼此的心,在人生的路上 【一起,走一段路】。 《一起,走一段路》 18分20秒,這是這整張專輯的歌曲總長度,不長但濃縮了2018-2019年間,多元教育組的夥伴們,陪伴孩子們參與獨木舟環島、單車環島與登山的心情寫照。 從創意發想到實際錄製,過程中有很多難題需要克服。這四首歌的錄音工程是在自建的青林書屋完成,僅4坪左右的錄音室,是由書屋的工班與來自各地的志工共同搭建。因為鄰近台9線公路,收音常會不小心錄進周遭的環境音,音樂顧問鍾興國老師常常跟我們說:「音樂的價值在於如何感動人心,不是用過多的音色、旋律來包裝。」即便當時的我並不那麼熟悉錄音工程,因著這樣的信念,讓自己歸零、像小孩一樣邊做邊學,才發現,原來音樂也可以這樣做。 回到興國老師說的「感動人心」,製作這張專輯的初衷很簡單,純粹想用音樂記錄孩子們運動挑戰的歷程與感受。不論是海浪拍打聲、登山的蟲鳴鳥叫、輪胎滾動的聲音,甚至是孩子們騎腳踏車累了的抱怨聲,那些旅途中微不足道的生活日常,都可以成為靈感的來源;以音樂作為載體,且聽我們娓娓道來這一路上共同經歷的大小事。 我想這張專輯,並不是讓大家覺得:「你看!書屋有能力可以做專輯!」、「喜不喜歡這些歌曲?」,而是想要分享給每個支持書屋的你,邀請你仔細聽每個細節,縱使不完美,卻都是陪伴的過程,記錄著孩子與大人共同成長的軌跡。 多元教育組 組長 杜羚 寫於2022.03 【說說這張專輯】 為什麼要做這張專輯呢? 我們想以書屋的「多元教育」為主,透過音樂的方式告訴大家書屋多元教育(包括運動、音樂、技職、教學)在做些甚麼,用音樂來感受孩子們在這些活動的心境。 什麼時候做這張專輯?花了多久的時間完成? 音樂組在2018年底決定要做一張專輯,讓大家透過音樂來暸解書屋的多元教育到底在做些什麼。我們花了4個月做素材收音、詞曲創作,又花了4個月做編曲討論,接著2個月進行錄製,用了1年的時間才完成了這4首歌。 專輯包含了哪些內容? 專輯裡有4首歌,包含了書屋運動三大挑戰:初階-腳踏車環島<沒事幹嘛環島?>、進階-獨木舟環島<尋夢海洋>、高階-登山活動<懷抱森林>以及書屋創辦人-陳爸親自作詞的書屋主題曲<等待>。 是由哪些人參與專輯製作? 專輯計畫是由音樂組發起,歌詞由參與2018年獨木舟環島的大小孩們共同發想,讓小孩學習透過文字的敘述,讓別人能夠清楚感受自己在做這幾項運動的經歷,最後再由音樂組夥伴統整為歌詞。歌曲創作由音樂組的逸文、杜羚編曲,再與合作的樂手老師們花了2個月的時間溝通討論,完成4首歌的編曲創作。其中的自然素材,例如爬山走在碎石頭上的腳步聲、海浪拍打的聲音,都是由音樂組隨著書屋2019年戶外活動做現場收錄,後製後放入歌曲裡。 在哪裡完成這張專輯的? 4首歌曲的錄製工程皆在臨台九線常常有砂石車經過的青林書屋,由書屋工班建造的小小錄音室完成的。書屋音樂顧問鐘興國老師常常和我們說:「用厲害的設備做出很厲害的歌曲是很理所當然的,但用一般的設備做出厲害的音樂,才是最厲害的。」於是,在我們約四坪的小小錄音間,用著一般的設備,抱著要做出厲害音樂的信念,完成了所有聲音的收錄,從樂器到人聲,看著螢幕上的音軌一層一層的疊上去,記錄著我們過程中所有的點滴。小小錄音間光是放下一套鼓,就已經沒有其他可運用的空間,所以每個樂器都是分開錄製,對於第一次錄音的杜羚是很大的挑戰。常常在錄完之後發現,有很多慢慢修正的地方。於是音樂組夥伴,和孩子一樣,邊做邊學,完成了所有聲音的錄製工程,在錄音時常常還要避開小孩放學後的時間,要不然一不小心就會把小孩的吵鬧聲錄進去了。錄完音之後的混音工程,由音樂顧問鐘興國老師南下來台東做教學,每次上課都要從老師身上挖寶,常常出現老師滑鼠點個幾下,整首歌的感覺又更上了一層的情況,四首歌的混音都由音樂組先做混音練習,之後再由鐘興國老師把關做調整。 多元教育是什麼? 書屋不以單一的價值與標準來看待孩子,因為人是如此的多元與獨特。我們發展多元的活動,透過不同活動的探索與嘗試,孩子從中更認識自己,且有機會從中找到自己的喜好及熱情所在。我們帶著孩子騎單車、爬山、划獨木舟,玩音樂等。其實帶孩子做這些活動,最重要的並不是要孩子達成什麼成就、或是一定要養成什麼能力。在這過程中,我們看重的是孩子本身,這也是教育的核心。

《一起,走一段路》感恩專輯:〈沒事幹嘛環島?〉

在書屋長大的孩子一定都參加過單車環島,沒有環過全島,也一定環過半島!這首歌是由三位大男生寫詞的,他們參與了腳踏車環過兩次島,也划獨木舟環島一次,請他們回想騎腳踏的過程和印象。在我們的印象中,腳踏車環島應該是一件很陽光很有活力的事情,結果小孩寫出的都是「很累」、「想睡覺」、「被加油的人嚇到」等等的敘述。搭配小孩寫的詞,音樂組就做了這樣的編曲,聽起來腳步沈重,慵懶的,旋律不斷反覆,聽到一半還會想要笑,很有趣。 這首聽起來和想像中的腳踏車不一樣,寫的詞很無奈,寫了一些路上碰到的趣事,例如說老師常常和他們鼓勵:「轉一個彎就到7-11囉!」但不知道轉了幾次彎才能看到7-11做休息;有時候體力透支,只想休息,後悔自己為什麼不在家睡覺就好?把這些趣事放在一起,配合這個奇怪的曲風,好像挺合理的,聽完之後,好像可以理解環島時的無奈,只想趕快結束回家。

《一起,走一段路》感恩專輯:〈尋夢海洋〉

獨木舟是書屋第二個主要推動的運動項目。台灣四面環海,然而因為對海的恐懼,多數人與海洋的關係是疏離的。有的時候,害怕來自於不瞭解,我們不希望孩子因為一昧的禁止或過分的恐懼,失去經驗人生的機會。於是,我們帶著孩子實際走入海,在海上划獨木舟,感受海的美好的同時,學習、瞭解海的特性及變化,並從中練習照顧自身的安全。關於大海,這是我們想傳遞給孩子的。 透過一次表達力創作課程,讓環島的小孩們利用繪畫做發想,請大家聽著獨木舟Demo的旋律,用水彩簡單畫出自己對這首歌和獨木舟的印象,再嘗試和大家分享自己的作品,這首歌詞主要由書屋資深小孩宜琳作的詞為主軸,再加入大家發想的文字。明明一樣是環島,這首歌的曲風卻和腳踏車有大大的不同,隨著前奏一樣樣的樂器陸續堆疊進來,就像出航的獨木舟,一艘艘接續著在海上排列,第一句的歌詞是「我搖下車窗,看著不遠的漁港」接著是「我抓起雙槳,望著,遙遠的一方,隨即我將出航」,這就是孩子親身的感受,在副歌時「逆著光,也要乘風破浪,我時而會迷惘,你指引我方向,陪我闖,在尋夢的海洋,頂著炙熱太陽,我們一起出發。」這就是孩子成長的經歷,有朋友、老師的陪伴,讓孩子能有足夠力量和方向能朝著他們的夢想出發。 這首歌很特別,主唱玨筑是一個默默又害羞的女孩,她其實很喜歡唱歌,但是又害怕自己的聲音不好聽,但其實她的聲音很好聽,在錄音的過程,陪著她不斷嘗試、突破唱不上去的高音,讓她認識自己的聲音,我們花了三天的時間這首歌錄完,從一開始由夥伴引導,到最後她會自己要求重錄,發現哪些地方還可以再做更好的詮釋,在旁邊觀察她漸漸對自己的聲音有了自信,錄音的過程從緊張、害怕變成享受,歌曲完成後,她還是會害羞說「不要放啦!聽起來怪怪的」但是卻很明顯的感受到她的喜悅! 除了主唱玨筑之外,獨木舟環島的小孩也都參與了最後齊唱的部分,大家也都是第一次錄音,每個人都很不習慣從耳機裡聽到自己的聲音,錄音過程很有趣的是,當團體錄音改成個人錄音時,大家都要求「其他人要去外面,不可以聽見我的聲音。」但其實其他的小孩都躲在看不見的地方偷聽,在裡面錄音的小孩卻渾然不知自己赤裸的聲音也被別人聽見了。 當這首歌錄完後,大人、小孩都覺得感動,好不好聽是其次,但是從大家的歌聲裡聽見一起努力的成果,划獨木舟的感動,除了親身經歷,原來也可以透過歌曲傳遞給大家。

《一起,走一段路》感恩專輯:〈懷抱森林〉

登山是書屋正在推展的運動項目,小孩們今年即將走入山林翻越中央山脈,運動組已完成路線探勘並展開各項訓練,小孩們也從短天數的練習開始,目標是暑假時以7天完成小鬼湖橫斷路線。我們帶孩子爬山,不是為了要征服或挑戰山,而是在走入山林的過程,感受到了什麼。也許是在微風的吹拂、山上的空氣,植物的氣息,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也或許是在漫長的路途中,感受著自己或他人。 這首歌,一樣是讓小孩們聽著音樂做歌詞的發想。過程中,因為小孩登山的次數不多,對登山比較多的是想像,踏進了山林,聽見了鳥鳴聲、溪水聲,踏著緩緩的步伐,扛著行囊遠離了離喧囂的平地,在路上會看到很多叫不出名字但卻很常見的動植物,進入山林,感受溫度以及氣溫的變化,但登山其實風險很高,險峻的山路、變化多端的天氣、克服自己內心的障礙,但度過了這些挑戰之後,我們懷抱著森林,也被森林懷抱著。

《一起,走一段路》感恩專輯:陳爸的歌——〈等待〉

《等待》是音樂組以「多元教育」為主題製作的專輯。在製作專輯時,我們也希望能將陳爸的教育理念收錄其中,因此向陳爸邀稿,並訪問陳爸對多元教育的想法。 為什麼要有多元教育?理念是什麼? 陳爸:多元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小孩的成功經驗。無論是什麼項目,從腳踏車到獨木舟,都是為了讓孩子藉此獲得成就感、建立自信。同時,我們也在過程中陪伴孩子,告訴孩子:「慢慢走,成功或失敗,我都會陪你走。」 多元教育的內容有哪些?為什麼要挑這些項目作為多元教育的內容? 陳爸:書屋多元教育最主要為「音樂」和「運動」。早期書屋是透過音樂來陪伴小孩。最初的四、五年,陳爸用吉他來帶小孩,而小孩也自發性成立「小董事樂團」,用音樂抒發自己、與世界連結。運動包括單車(灰色公路)、獨木舟(藍色公路)、登山(綠色公路)三大挑戰,希望孩子能藉此認識自己生長的土地,也克服孩子對未知的恐懼。在建立自信與成就感的同時,轉化為自己真正的能力。 紀錄於2019年1月25日 2019年4月底,收到了陳爸的訊息,簡單幾句的文字,很是感動。原先打算請陳爸自彈自唱,沒想到陳爸在2019年7月4日早晨,因為心肌梗塞突然離開了我們,來不及聽到陳爸親口開唱。儘管如此,書屋仍然佇立在此處,夥伴們仍然在原位上,堅持著陳爸的信念並且延續著。最終,這首歌只用了鋼琴作伴奏,並邀請書屋現任董事長,也是陳爸的大兒子——陳彥翰主唱。彥翰的聲音溫暖厚實,慢慢地、清楚地唱出陳爸的在書屋的信念:「這是一個家,一個願意用愛灌溉的地方,不用聽話、不必乖巧、不用成績多好。這是一個家,一個願意用愛灌溉的地方,不用聽話,不必乖巧,誠實面對自己就好。」

訂閱  一起走一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