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木舟環島計劃 種子教師將於7月進行探勘

酷熱的暑假來臨了,獨木舟環島計劃循序推進

兩位種子教師-逸群阿達,維持著每週兩天的例行海訓,近幾個月也多次前往光合作用戶外探索學校等機構接受進階訓練。不斷地演練海上自救與互救的技巧,以利實際出海時的應變。

今年年初,書屋有6位老師參與獨木舟訓練,礙於書屋教師人力有限,日常與暑期皆有滿檔的課程與活動,獨木舟計劃主要由逸群、阿達兩位夥伴扛起種子任務。活動組負責人玴誠說,7月兩位書屋的種子教師將參與由都市人基金會發起的獨木舟環島活動,陪航並藉此進行實地探勘。屆時還需安排陸上的後勤人員。

兩位種子教師,受訓外還進行了實地航行;6月6日到8日就從花蓮崇德,花了三天時間划到宜蘭東澳,總航程50多公里。玴誠轉述,這三天的航海多從早上8點就出海,中午在某個沙灘稍事休息,下午2點再出發,直到5點才上岸,「甚至有一天划到近7點,天色已暗」。

這些日子的進階訓練,是把吃喝拉撒和睡覺所需的工具都塞上船,執行無落地的演練。

相較於熟悉的東海岸,西岸多變詭譎的海相,將是7月探勘的考驗。舉凡風向、海流、還有夏季多雨的氣候問題,將對獨木舟航行造成一道道關卡,這也是出海前船手必須反覆演練「狀況劇」的原因。

西岸為台灣海峽,民間俗諺說「唐山過台灣,十去六死三留一回」,便是先民渡海來台,遭遇狂風大浪、湍急海流導致船隻翻覆,多數人葬身黑水溝,可見其海況險惡多變,難以預料。台灣海峽水域內有淺灘、溝谷、海島礁石,加上河流入海口和海灣也多,水團和海水流系多,風大,浪大,流速大。夏季海流有由南向北的暖水,以及從太平洋進入的黑潮支流。

「兩道南北向的海流,就像兩盆水從台灣兩端倒入,約在台中匯流,將形成航行的變數,也有潮差較大的挑戰。」光聽玴誠如此描述,就使人對海洋生起敬畏。期待船手們乘風破浪,順利完成航行。(文/鄭育容)

文章分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