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爸談感恩CD


寫在書屋首張CD完成後     文:陳俊朗 (陳爸)

周會,
逸文放了他上一週剛錄好的歌《家》,一首由書屋孩子作詞譜曲的歌。

 
杜羚的歌聲把歌曲詮釋得直透心底。亮亮、悠悠而緩緩的唱著:「才發現原來我沒那麼堅強,才發現原來我需要個家,需要它來給我力量,當我走累了感到徬徨,總有那麼一個小小天堂,替我療傷。」

書屋,其實是從音樂彈唱中開始的。
這張CD,是從我手板著孩子的手學吉他做為開端的。
那年逸文才國一,13歲,怯怯地瞪著我:『陳爸!我想學吉他。』
然後跟著一堆野孩子每天抱著吉他,彈著青青充充,唱著咿咿呀呀。
只是這群青澀的孩子不知道,歡樂的背後是一群書屋大人的家徒四壁,舉債度日,離不開也走不下去的困窘。

其實只是真的捨不得,這一群很小就要承擔大人所製造惡果的孩子。
想著至少他們餓的時候有頓飯、冷的時候可以加件衣;委屈的時候有人問、高興的時候有人聽他們說。所以撐著。

若不是之後陸陸續續朋友們開始捐助,
支持著這些日常的瑣碎,書屋真的走不到今天。
那時候就常跟夥伴與孩子們說:
書屋的存在是大眾善意的凝聚,要心存感激,更要把書屋的事務做到最好。

回到今日,逸文仍在台上,
向參與周會的全體夥伴講著錄音的點滴,
臉上有著音樂人習慣的二分不屑、三分驕傲、五分靦腆;
工作態度卻是堅持、勇於任事的不卑不亢。
這看在陪他長大的書屋大人眼裡,我想多的是不知怎麼訴說的,高興。

就像看著在書屋長大的宏盛,帶著更小的孩子們勇闖獨木舟環島;
同樣在書屋長大的玉念,帶著工班夥伴,一肩挑起颱風過後社區屋損的責任,無怨無尤;除了胡言亂語,還真的不知道怎麼說說那心裡汩汩湧出的,安慰。

這張CD每一首曲目都是書屋孩子和大人的作品,
逸文到各書屋或在錄音室一首一首收錄,一次一次,聽了又聽、修了再修,是一段不算短的過程。效果不如專業的完美,但確實用心而誠意。
於是我們叫它「感恩CD」。

書屋的文化一直有點「硬」,
我們也是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是鐵錚錚的。

不為名地走著、不爭利地守著這些需要呵護的孩子與大人,一直做著我們該堅持的事。而在覺得孤單與沮喪的當下,發現還有這麼多朋友用各樣方式陪伴著書屋,也才能擦擦汗,繼續走下去。就像歌裡說的:原來我沒有那麼堅強,原來我需要個家,當我疲憊感到徬徨,給我力量,替我療傷......。

所以這些年,我們心裡最常有的念頭是感謝,
感謝這些鐵朋友,陪著、支撐著書屋,這麼多年。

音樂是感性的,常常在某個時候、某個樂句打到你的曾經,
那個你藏到不知往那裡藏的痛、不願或甜蜜,
讓你跟著會心一笑,或不自覺地失聲淚下。

這片感恩CD會寄到你家,跟你握手,陪你一段時間,代替書屋真切地跟你說:謝謝你!
 

----------------------------------------------------------------------

歡迎捐款支持書屋多元教育

相關文章:逸文談首張書屋紀念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