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惘青春期,陳爸給了我一個「家」

作者:賓靜蓀 (親子天下雜誌83期)

台東偏鄉社區近年來在創辦人陳俊朗的努力下,有了七間書屋,不僅是課輔班,更像孩子的第二個家。二十二歲的張宏盛在這裡找到成長的溫暖和力量,也改善和原生家庭的關係。

十六年前,台東人陳俊朗返鄉,開始打造「孩子的書屋」。二十二歲的張宏盛,從小進出書屋,在這裡找到支撐成長的溫暖和力量,也改善和原生家庭的關係。

我(張宏盛)很早就認識陳爸(陳俊朗),因為我跟他的二兒子是同學。小學放學後,陳爸那時都帶著國小、國中的男生打籃球、講故事、彈吉他,我就加入。那時覺得有個爸爸願意陪我們做這些事,很棒。

國一以後,每天放學後騎著單車就去書屋,一直待到晚上九、十點才回家。我的家有爸媽和兩個妹妹,但我爸事業失敗後開始酗酒,會打人,當時我還小無法反抗,後來就離家,住到書屋老師陳秋蓉家,她是我乾媽,我跟她非常親。剛開始我爸反對我去書屋,他會吼我:「誰才是你爸?」

我的功課不錯,高中念完,沒再繼續升學,因為不想給家人負擔。因為書屋的介紹,我來台北當麵包店學徒,也賣過直銷保養品,還做過兩個月的保全,那時一心想著要如何賺錢。保全上大夜班,接觸到賣毒品的年輕人,他們騎摩托車載漂亮女朋友,花錢很闊氣,我看了很羨慕,道德跟良心開始拉扯。我問陳爸,他就叫我回台東,在書屋當助教。

現在我帶運動組,去年帶兩次單車環島,今年是獨木舟環島計畫的領隊,從七月一日到三十日,除了颱風天,我們都在海上。陳爸還建議我未來可以發展帆船、登中央山脈等專長。

對我來說,陳爸像爸爸,又像兄弟、老師、現在又是我的老闆,有多重身分。我們的連結很深,曾經一起經歷過很多書屋艱難的時刻,例如:高中時書屋有一陣子薪水發不出來,陳爸負債,只能吃泡麵,那時都是我負責煮泡麵。書屋也讓我改變。過去我解決問題的方式偏向用暴力,現在我知道打架是因為我拒絕溝通。跟爸爸關係也比較緩和,可以跟他開玩笑了。對我和其他很多孩子而言,書屋就是我們的第二個家,提供一個避風港,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候,有人陪伴。(採訪整理/賓靜蓀)

資料來源:親子天下 
文章連結:https://goo.gl/mMnKEB


更多故事
「我在書屋的一天」-張宏盛

親子天下 延伸閱讀:

「是幫助孩子還是過度參與」

「小野:如果讀法律去賣房子,讀醫科去拉保險」

「關於過動症及閱讀障礙的五個迷思」

歡迎支持書屋陪伴系統https://goo.gl/ncgz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