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從陸海空認識台灣~ 不思議的造舟航海計劃

歡迎定期定額捐款支持,陪伴書屋繼續堅持做對的事,謝謝您!線上捐款請按我
 
學習,不僅是教育體制內的科目與分數而已;
學習,應該是一種態度,一種體驗,
是追求解放與自由的過程。
學習的方式,會衍生不同的結果。
孩子的書屋,除了帶領被正規教育邊緣化的孩子,
趕上體制教育的「進度」,
更側重在透過多元學習,磨煉孩子的身心靈,建立他們的自信心,
往往就在各項體育、才藝的學習中,
孩子迸發潛伏的能量,練就堅毅的心志,與終生給力的技藝。
 
台灣是一座島嶼,生長在這塊土地的人們,過去因為海防森嚴,讓民眾無法靠近海域自由活動,以至於我們鮮少從海洋的角度,認識大地母親。基於這樣的想法,書屋創辦人陳爸卻認為孩子應該上天下地去全面認識自己生活成長的母土,老早就構思著透過三元活動,期盼孩子們能從海、陸、空的角度,用五感認識台灣。
 
相較於每年暑假的單車環島,2014年2月22日才正式對外發佈的獨木舟環島計劃,仿佛是樁天外飛來的不思議異想;沒有搞錯吧?帶孩子划獨木舟環島!
而且,要先學會造舟,得划自己造的舟出海!!
 
曾經在籌措單車環島的過程中,遇上酒駕肇事的不幸事件,給書屋烙上難以抹去的悲傷記憶;如今的獨木舟環島,挑戰又更不可思議。陳爸是怎麼想的?這是癡人說夢嗎?再者,坊間一艘少說要價25萬元的獨木舟,又豈是書屋可負擔的費用?
 
在種種疑慮中,陳爸如何縝密構思,姑且造夢、勇敢實踐!
 
陳爸:書屋舉辦單車環島,已經五年了,孩子在國中畢業前,幾乎都要經過這樣的試煉.有的孩子邊哭邊騎,有的孩子愈挫愈勇,最終不論是否騎完全程,孩子們獲得的是可以收納一輩子的成就感.
 
我們希望帶著孩子創造成功經驗,培養他們的心志‧
 
獨木舟環島並不是一個突然蹦出來的奇想,早在民國95~96年間,我就構思透過海、陸、空的三次元活動,讓孩子們打開感官,用立體的角度去認識所成長的土地。單車環島是其一,獨木舟環島、登山穿越中央山脈以及熱氣球則是另三項計劃。幾經評估後,捨棄熱氣球的項目,也就暫緩了獨木舟及登山計劃。
 
每項計劃都不是一蹴可及,皆有設有完善訓練和配套。
 
確立三大運動項目後,我們希望孩子國中畢業前,可以完成單車環島,高中時可以翻越中央山脈,高中畢業則可以挑戰獨木舟。由於每項運動皆須透過訓練,也有其風險,所以參加者必須完成體能和知識的訓練,「只有準備好的人,才能行動」。
 
想要參與獨木舟活動的孩子,在實際下水前,兩年前就要練游泳,達到在海中游2公里的能力.還要學會翻船後,能在水中自行再翻正。書屋的老師們必須先懂了,先會了才能帶孩子試。因此,種子教師從去年開始學游泳,每週二、四早上6點到7點半練泳.等到可以游2公里了,就要到書屋旁的池裡游。其中,亨傑老師就從只能游20公尺,苦練到可以游1.75公里.女生只有Ruby可以。
 
獨木舟怎麼來呢?坊間一艘船賣價25萬元,就算殺價功力好,至多打個八折,如果買個50艘,那是多麼可觀的金額.何不自己造船呢?造舟的過程更是一種學習,這是結合力學、美學等等理論的實作經驗.我們算出來,購買材料造一艘獨木舟,成本約2萬元。自己造舟的學習經驗,無價。
 
在孩子接受體能訓練同時也要開始存錢,你必須透過各種勞務,賺取代幣,累積一定金額,書屋才幫你買造舟材料。書屋的精神是「不給錢,是陪伴你、教你,讓你學會自己『賺取』。」
 
任何事都存在風險,我們該想的是,如何降低風險?因此,獨木舟計劃醞釀許久,並非貿然發生.去年,書屋選出了6位老師,2位為造舟種子學員,先赴台北陽明山嶺頭山莊大沐老師學習造舟。待學成,再領其他老師造舟。有的老師一個星期就上手,有的則一路坑坑疤疤耗上個把月。書屋的宗旨是,如果大人沒學會,怎麼能帶領孩子,怎麼要求孩子。
 
今年暑假,完成訓練的老師將試航,按計畫,2015年帶孩子學習造船,若完成造船與划船訓練,2016年由老師帶孩子下海航行。第一階段,我們計劃培養5個孩子划行獨木舟,前提是,能夠完成訓練,且達到資格者.最終,希望可以訓練50名組成船隊,能夠環島。
 
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不侷限既有的能力,要勇往直前。獨木舟航海的目標定下了,能否如預期地達成,端看參與者的能力是否可及。陳爸的造舟航海計劃並非莽撞。
 
至於,正式航行時,如何提高安全性,則需要配套。按陳爸的構想,船隊以離岸至多2公里的距離航行,這也是為什麼船手必須具有能在海上游泳2公里的能力;獨木舟船隊外,海上配有動力船可支援航海選手,陸上也有車隊隨行。
 
獨木舟的航海夢,好似壯遊,人生敢夢,築夢踏實。乍聽令人驚駭的獨木舟環島,在陳爸吐出「人如果誤解自己的能力,將會造成許多災難」的話下,讓人可以稍稍放心期待。
 
況且,學習是一種過程,而結果往往出乎預料。
 
(陳爸口述,訪談/古碧玲,文字/鄭育容)